话说西汉文帝年间,有个叫贾谊的河南小伙,堪称那个时代的顶流网红。这位仁兄二十出头就被皇帝直接点名空降中央,写的文章动不动就刷屏长安城朋友圈,却偏偏命运多舛,人生轨迹活像坐过山车——刚蹿上巅峰就啪叽摔进谷底。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位西汉第一才子的那些趣事。
一、 少年得志堪比考上清北还保研
贾谊同学绝对属于别人家的孩子典型代表。十八岁就能把《诗经》《尚书》倒背如流,写起文章来比现代人发微博还溜。当时河南太守吴公(这位名字丢了的官员后来全靠贾谊才在史书上留了名)一看这小伙子不得了,直接收编当秘书。结果贾谊写的公文都能被当成文学作品传阅,气得当地文豪们直跺脚:你小子给条活路行不行?
汉文帝刚登基那会儿要招贤纳士,吴太守立马把贾谊当特产打包进京。文帝面试时让贾谊谈治国理念,这小子口若悬河讲了三个时辰,从天文地理说到人事制度,把皇帝听得眼冒金星当场拍板:人才啊!直接授予博士学位(博士)!特别离谱的是——贾谊当时才二十一岁,是所有博士里最年轻的,相当于现在二十二岁当博导的水平。
最气人的是,每次文帝让老教授们讨论政事,老家伙们支支吾吾时,贾谊总能叭叭叭给出完美答案。史书记载诸生于是以为能不及也,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老教授们集体自闭了。于是贾谊一年内连升三级,做到中大夫,相当于国务委员待遇,工资两千石小米(当时公务员发工资用小米计算),出门配专车,成了大汉朝最闪亮的政治新星。
二、 改革提案吓坏老干部
少年得志的贾谊飘了,开始疯狂输出改革方案。他给文帝上了个《论定制度兴礼乐疏》,核心思想是:老板咱们搞个豪华版朝廷礼仪吧!现在上朝跟菜市场似的,完全体现不出天子威严啊!
这事儿本来文帝挺心动,但周勃、灌婴这些老干部不干了。这些老同志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本来看着毛头小子蹿升就眼红,现在居然要搞礼仪改革?周勃当场跳脚:老子当年穿开裆裤...啊不,穿铠甲打仗的时候,你小子还在玩泥巴呢!现在居然要让老子对你行大礼?
更狠的是贾谊居然建议把诸侯王封地收回中央,这直接捅了马蜂窝。当时诸侯王都是文帝的堂兄弟叔伯辈,听说这事集体炸毛。于是老干部们组成反贾谊联盟,天天在文帝耳边吹风:贾谊这小子就爱搞事情洛阳人心眼多得很他要是得势咱们都没好果子吃。
文帝最后怂了,毕竟刚即位地位不稳。于是贾谊突然收到调令:即日赴任长沙王太傅(家庭教师)——等于从中央政治局被发配到湖南给地方诸侯当家教。消息传出后,长安官场纷纷表示:让你嘚瑟!
三、 南下长沙遭遇职场PUA
贾谊哭着鼻子往长沙走,越走心越凉。那时长沙属于蛮荒之地,贾谊在日记里写:听说长沙潮湿多瘴气,我寿命恐怕要打折啊!(后来果然应验)
路过湘江时,贾谊戏精附体,对着江水开始哭诉:屈原老师我懂你了!咱们都是天才遭人嫉啊!哭着哭着写了篇《吊屈原赋》,把排挤他的官员比作(猫头鹰,当时认为是不祥之鸟),把自己比作凤凰。这篇文章很快传回长安,老干部们看了气得胡子直抖:骂谁是猫头鹰呢?!
在长沙呆了三年,贾谊成功把长沙王刘着培养成文艺青年,天天带着王爷读诗书写辞赋。某日真有猫头鹰飞进屋里,贾谊立即占卜吉凶,得出结论:野鸟入室,主人将去。于是又写了篇《鵩鸟赋》,通篇都在说老子大概要死了。结果...猫头鹰扑棱几下飞走了,贾谊白哭一场。
最搞笑的是,文帝某天突然想起这个天才,召他回长安聊鬼神之事。贾谊半夜进宫,从盘古开天讲到山海经,文帝听得入迷不断往前挪坐垫(至夜半,文帝前席)。聊完文帝感叹:我好久没见贾谊了,还以为他学问超过我了,现在看来还是差不多嘛!——合着皇帝把贾谊当百度百科用了?
四、 给文帝儿子当老师的奇葩事
文帝虽然没给贾谊复职,但把他调去给最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揖当老师。贾谊吸取教训不再谈国事,专心搞教育,却闹出更多笑话。
梁王当时还是熊孩子,贾谊专门写了篇《劝学篇》吓唬学生:不学诗书就会变文盲,变文盲就会被鄙视,被鄙视就会抑郁,抑郁就会...梁王被吓得乖乖读书。有次梁王爬树掏鸟窝,贾谊立即写《治安策》引申论述:王爷爬树可能摔伤,摔伤可能夭折,夭折会导致皇嗣危机...文帝看了奏折哭笑不得:我儿子就爬个树,至于扯到国家存亡吗?
贾谊对梁王实行精英教育,课程表排得比衡水中学还满。早上学《诗经》,上午练书法,下午研读《春秋》,晚上还要写策论。梁王偷偷给父皇写信:老师是要累死我然后继承我的玩具吗?文帝反而表扬贾谊:严师出高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