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笑谈历史名人 > 第35章 周勃:从吹鼓手到宰相的奇幻漂流

话说这汉朝初年,有位奇人周勃,此人生得五大三粗,一副莽夫模样,却偏偏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令人捧腹又惊叹的大戏。他本是沛县的一个吹鼓手,专管红白喜事上吹拉弹唱,谁曾想后来竟成了汉朝丞相,还一手扳倒了权倾朝野的吕氏家族。这般人生起伏,比那说书先生嘴里的故事还要精彩几分。

一、吹鼓手的大机缘

周勃年轻时在沛县混饭吃,干的是吹鼓手的行当。这活儿说来有趣,今日东家娶亲,他便吹那喜庆的调子;明日西家出殡,他又改吹哀乐。这般技艺,练得他肺活量极大,腮帮子鼓得如同塞了两个大馒头。

谁知这吹鼓的营生,竟给他带来了人生转折。那日沛县来了个亭长刘邦,此人后来成了汉高祖,当时却只是个小小的芝麻官。刘邦好热闹,每逢饮宴必召周勃来助兴。周勃吹得卖力,腮帮子鼓得更圆了,刘邦看得哈哈大笑,拍案叫绝:“好个周勃,中气十足,将来必成大器!”

这话本是酒酣耳热时的玩笑,谁知后来竟一语成谶。刘邦起兵反秦,周勃想着与其日日吹鼓,不如随这位亭长去闯荡一番,便把鼓槌一扔,参军去了。

二、莽将军的战场趣事

周勃投军后,因其力气大、胆子壮,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但他一介武夫,识字不多,闹出不少笑话。

某次战役前,刘邦召诸将议事,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说了一通兵法谋略。众将皆凝神细听,唯周勃盯着那地图发呆。忽然他指着地图上一处问道:“主公,这块大饼为何画得这般圆?”满堂哄笑,原来他指的是表示城池的圆圈标记。

刘邦也不恼,笑道:“周勃啊周勃,那不是大饼,是我们要攻的城池。”周勃挠头憨笑:“我说呢,看着还挺香。”

别看周勃不识地图,打仗却是一把好手。他作战勇猛,总是冲在最前。战士们常见他挥舞大刀,口中还习惯性地嘟囔着节奏,仿佛仍在吹鼓一般。有次激战正酣,周勃忽然边砍边喊:“咚咚锵!咚咚锵!”敌军愕然,不知这是何等新式战法,竟一时愣住,被周勃趁机砍倒一片。后来这事传为笑谈,都说周将军打仗还自带伴奏。

三、丞相府里的笑话

刘邦建立汉朝后,论功行赏,周勃因战功卓着,获封绛侯。后来吕后当政,周勃被任命为太尉,执掌兵权。吕后死后,诸吕作乱,周勃与陈平联手,智平吕氏之乱,迎立文帝,因功被封为右丞相。

这下可难坏了我们的周勃将军。您想啊,一个吹鼓手出身的粗人,如今要每日穿着朝服,与那些文绉绉的大臣们议事,处理国家大事,岂能不闹笑话?

第一次上朝议政,文帝问及治国方略。周勃憋了半天,脸涨得通红,最后冒出一句:“陛下,臣以为治国如吹鼓,要紧的是节奏得当。该紧时紧,该松时松。”满朝文武忍俊不禁,文帝却点头道:“话粗理不粗。”

周勃最怕的是阅读奏章。那些文臣写的奏章骈四俪六,之乎者也,看得他头晕眼花。有次一份奏章长达千言,周勃看了半晌,忽然拍案而起:“直说了吧,到底要多少钱?”原来那奏章通篇旁征博引,实则只是请求拨款的。

后来周勃想了个妙招:每逢难懂的奏章,他就让书童读给他听。但书童也是半斤八两,常读错字。有次把“饥馑”读成“几仅”,周勃皱眉道:“什么几仅?说人话!”书童战战兢兢地回答:“就是、就是没饭吃的意思。”周勃恍然大悟:“早说饿肚子不就完了!批了批了,赶紧给粮食!”

四、狱中惊魂记

周勃为相多年,总觉得那些文官在背后笑话他,渐渐心生退意。终于辞去相位,回到封地绛县安享晚年。

谁知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告发周勃谋反,文帝最忌此事,便将周勃逮捕下狱。

这下可把老将军吓坏了。狱中的日子不好过,狱吏们见他是失势的丞相,常来刁难。周勃一生征战沙场,刀光剑影都不曾怕过,如今却在这些小吏面前受尽屈辱。

有趣的是,这位粗犷的老将军在狱中竟学会了“行贿”这门艺术。起初他直接拿出钱袋要给狱吏,狱吏不敢收。后来有明白人指点他,让家人把贿赂藏在饭食里送进来。于是周勃每次吃饭,都像寻宝似的在米饭里翻找,时而找出块金锭,时而摸出个玉佩,再偷偷塞给狱吏。这般操作下来,狱吏们对他的态度果然好了许多。

后来周勃通过文帝的舅舅薄昭向文帝说情,又经调查证明了他的清白,终于获释。出狱后,他感慨道:“我曾率领百万大军,何等威风,谁知狱吏的威风,更胜于将帅啊!”这话后来成了千古名句。

五、老将军的晚年趣事

周勃出狱后,回到封地安度晚年。经历了这场牢狱之灾,他变得更加豁达开朗。

他常与乡邻饮酒谈天,毫不避讳自己狱中的糗事。有次喝高了,还表演起当年如何在校场点兵:“你!往前三步!不对,是往那个方向!”他指着左边的士兵却让人往右走,惹得众人大笑。

周勃晚年最爱说的还是那句:“治国如吹鼓,节奏要紧。”每逢说这话时,他还会即兴来段吹鼓模仿,腮帮子一鼓一鼓的,仿佛又回到了沛县当吹鼓手的年轻时光。

周勃死后,儿子周亚夫继承爵位,也成为一代名将。据说周亚夫小时候常缠着父亲讲战场故事,周勃却总爱讲自己吹鼓的趣事。周亚夫后来治军严谨,一丝不苟,大概就是怕犯了父亲那样的糊涂吧。

结语

纵观周勃一生,从吹鼓手到将军,从丞相到囚徒,起伏跌宕,却始终保持本色。他不通文墨,却深谙世事;看似粗莽,实则大智若愚。在波澜壮阔的汉初历史中,他就像个误入宫廷的民间艺人,虽然偶尔踩错节拍,却总能跟上时代的鼓点。

太史公司马迁评价周勃“厚重少文”,这四个字真是精妙。厚重者,稳重可靠也;少文者,不通文墨也。周勃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必全能,只要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哪怕是个吹鼓手,也能吹响历史的号角。

至今在山西绛县一带,还有老人会说:“周勃吹鼓——非同凡响!”这歇后语,正是对这位老粗丞相最好的纪念。

(完)

喜欢笑谈历史名人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笑谈历史名人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