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历史长河里,英雄好汉如过江之鲫,但要论谁最“霸气侧漏”,西楚霸王项羽绝对名列前茅。这位老兄可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主儿,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任性少年成长史”,只不过这位少年长得有点着急——八尺有余(折合现在一米九几),力能扛鼎,嗓门大得能吓退千军万马。
一、少年项羽:一个不爱学习的“问题少年”
项羽小时候,那可真是让家人头疼的“问题少年”。叔父项梁给他请了老师教写字,没几天他就不耐烦了:“学这玩意儿有什么用?能让我当大将军吗?”老师哑口无言。项梁又请人教他剑术,项羽练了几天又撂挑子了:“剑术再好也只能单挑,我要学万人敌的本事!”项梁心想这小子口气不小,那就教他兵法吧。结果项羽对兵法倒是来了兴趣,但也是“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大概就是懂了点皮毛就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现在那些报了个健身班,去了两次就觉得自己已经练出八块腹肌的哥们儿。项羽要是活在今天,估计也是个报班狂魔,但坚持不过一周的主儿。
二、看见秦始皇:一句豪言壮语引发的历史
有一次,项羽看见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那阵仗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般人看到这场面,要么吓得腿软,要么羡慕得流口水。你猜项羽怎么说?他指着秦始皇来了句:“彼可取而代也!”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哥们儿的位置,我可以拿下!”吓得他叔父项梁赶紧捂住他的嘴:“小祖宗,这话能乱说吗?要杀头的!”
不过项梁心里却暗喜:这小子有志气,像我们老项家的人!这就好比现在有个高中生指着马云说“我将来要取代他”,家长一边吓得捂他嘴,一边暗爽“我儿子真有出息”。
三、巨鹿之战:项羽的“破釜沉舟”营销策略
说到项羽的成名战,非巨鹿之战莫属。当时秦军围困巨鹿,各路诸侯军队都来了,但没人敢先上,一个个筑起营垒当起“吃瓜群众”。项羽一看这情形,心想:得来个狠的!
于是他让士兵们只带三天的干粮,然后把锅砸了,把船沉了,来了个着名的“破釜沉舟”。这不是自断后路吗?没错,项羽玩的就是这出:不成功便成仁!这下楚军没了退路,个个拼死作战,一个人抵十个人用,直接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
那些作壁上观的诸侯军都看傻了,等项羽打完仗召见他们,一个个进辕门时都是跪着爬进来的,头都不敢抬。这场景想想就好笑:一群大将军,像小学生见校长似的瑟瑟发抖。项羽从此威震天下,号称“霸王”。
这招“破釜沉舟”后来被无数人模仿,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学了形式,没学到精髓——你得先有项羽那样的实力和魅力啊!就像现在有些人创业,先把自己后路断了,房子卖了,车抵押了,结果项目没做成,只能睡天桥底下。所以啊,学霸王要学全套,不能只学半套。
四、鸿门宴:历史上最遗憾的“放鸽子”事件
鸿门宴这场大戏,简直就是项羽任性性格的集中体现。本来范增给他设计得好好的:假装请刘邦吃饭,席间摔杯为号,五百刀斧手齐出,把刘邦剁成肉酱。多完美的计划!
结果呢?项羽一看刘邦那副低声下气的样子,心里舒坦了:“看把这小子吓的!”于是英雄病发作,觉得这样暗算别人不够光明磊落。范增急得举玉玦举了三次,眼睛都快眨抽筋了,项羽就是假装没看见。
后来范增只好派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结果项伯又出来挡剑——这出戏简直比春晚小品还热闹。最后刘邦借上厕所溜之大吉,留下张良献上一对玉斗。范增气得拔剑把玉斗砍碎,骂道:“竖子不足与谋!”(这小子真不配跟我共事!)
这场饭局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遗憾的“放鸽子”事件。要是项羽当时心狠一点,哪还有后来刘邦什么事?历史就得改写了。所以说,该狠的时候不能心软,请客吃饭该宰客时就得宰客啊!
五、霸王别姬: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
项羽虽然打仗凶猛,但对虞美人那可是一往情深。被汉军围困垓下时,项羽自知大势已去,于是有了那段千古传诵的“霸王别姬”。
深夜里,项羽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于是起来喝酒解愁。对着心爱的虞姬,看着心爱的乌骓马,不禁悲从中来,唱起了卡拉OK:“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力气能拔山啊气势盖世,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不跑。马不跑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啊我该把你怎么办!)
虞姬也是个明白人,知道项羽突围带不动家属,于是拔剑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忧。这段爱情故事后来被编成戏曲《霸王别姬》,感动了无数人。
不过换个角度想,要是项羽早点听范增的话,在鸿门宴上把刘邦解决了,哪会有这出悲剧?所以说,听人劝吃饱饭,关键时刻不能太任性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