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战国时期一位颇具戏剧性的人物——樊於期。这位老兄在历史上留下的笔墨不多,但每次出场都自带BGM,堪称战国版的反骨仔专业户。他的故事要是拍成电视剧,绝对能拿下当年的收视冠军,片名我都想好了,就叫《我在秦国当叛将的那些年》。
一、职场菜鸟的逆袭之路
樊於期同志最初在秦国打工时,那可是标准的职场菜鸟。那时候秦国正值商鞅变法后的上升期,公司福利好,晋升通道明确,只要肯干就能出人头地。樊於期一看这架势,立马投了简历,经过几轮面试(可能还包括举鼎测试),顺利入职秦**事部门。
刚开始,樊於期同志表现相当不错。《史记》里说他,虽然没具体说是什么功,但能在秦国这个绩效考核严格的地方拿到好评,说明至少完成了KPI。秦国实行的是军功爵制,砍一颗人头升一级,樊於期估计没少砍,不然也混不到将军的位置。
但问题来了——这位樊将军有个致命弱点:太实在。在秦国这种职场文化里,实在人往往混不好。当时的秦国CEO吕不韦正在搞企业文化改革,提倡狼性文化,要求员工们既要能打,又要会来事。樊於期显然只学会了前半部分。
二、第一次反骨:从将军到通缉犯
樊於期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是与少年嬴政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嬴政还是个小屁孩,刚继承王位,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吕不韦。樊於期可能觉得小孩好欺负,或者单纯就是脑子进水了,居然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公然抗命。
《战国策》记载,樊於期得罪于秦,但没说具体得罪了啥。我猜可能是这样的场景:
嬴政(奶声奶气):樊将军,去把赵国那个项目拿下!
樊於期:小屁孩懂个锤子!那项目明显是个坑!
(朝堂一片寂静)
吕不韦:来人啊,把这个不知死活的给我记大过!
就这样,樊於期从秦国高管一夜之间沦为通缉犯,悬赏金额高达千金,邑万家。按当时的物价换算,相当于现在的中彩票头奖,还是连中十次那种。樊於期一看这架势,立马收拾细软跑路,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这里不得不佩服樊将军的逃跑技能。秦国当时的情报网络和追捕系统堪称战国版FBI,能从他手下溜走的人不多。樊於期不仅成功逃脱,还顺手拐走了嬴政的老妈赵姬的某个亲戚(野史说法),这操作简直可以写进《战国逃脱大师》教科书。
三、燕国再就业:从通缉犯到VIP顾问
逃亡后的樊於期来到了燕国,当时的燕国CEO是太子丹。太子丹一看简历:前秦国高管,熟悉秦国运营模式,与现任秦王有仇——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引进人才吗?当场拍板:录用!五险一金全交,配专车(马车)!
樊於期在燕国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太子丹给他安排了独栋别墅(当时叫),定期组织高管聚餐,还经常找他咨询如何对付秦国的问题。樊於期也很给面子,把秦国的军事机密、管理漏洞全盘托出,活脱脱一个前员工爆料老东家的典型案例。
这时候的樊於期,已经从当年的愣头青成长为职场老油条。他深知自己的价值就在于了解秦国,所以每次太子丹问计,他都能给出专业建议,让太子丹觉得这钱花得值。燕国其他高管虽然眼红,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叛徒确实有两把刷子。
四、与荆轲的致命邂逅:一颗人头的商业价值
樊於期人生的**,是他与着名刺客荆轲的相遇。当时太子丹正在策划项目,但面临一个难题:如何接近戒备森严的嬴政?荆轲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听说秦王悬赏千金要樊将军的人头,如果我带着他的头去献礼,一定能获得接见。
太子丹一听就犹豫了:这...不太好吧?樊老师在我们这儿干得好好的...荆轲说:那我去问问本人意见?
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着名的一幕:
荆轲:樊将军,借你人头一用可好?
樊於期:
荆轲:别激动,听我解释...
(十分钟后)
樊於期(热泪盈眶):这主意太棒了!我的人头终于能发挥最大价值了!
说完就自刎了,把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可能是历史上最爽快的借人头案例,从询问到成交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关于樊於期为什么答应得这么痛快,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可能:
1. 他确实恨嬴政入骨,觉得这是最好的报复;
2. 他欠太子丹太多,实在不好意思拒绝;
3. 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反正迟早要死,不如死得有价值点,还能在史书上留名。
不管怎样,樊於期的这颗人头确实物超所值。荆轲靠着它成功混进了秦宫,虽然最终刺杀失败,但这一事件直接影响了战国格局,樊於期也因此名垂青史。
五、历史评价:反骨仔的自我修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