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可是儒家学派里的一朵奇葩——曾子。别看他平时在《论语》里一本正经,动不动就吾日三省吾身,活像个教导主任,其实这位老兄的人生故事,简直比现在的段子手还精彩。今天,就让我们掀开这位严肃先生的面纱,看看他那些让人笑掉大牙的趣闻轶事。
一、曾子的强迫症日常
要说曾子这人啊,最大的特点就是——较真!较真到什么程度呢?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每天要反省自己三次。这要搁现在,估计得被诊断为强迫症晚期患者。
1. 早晨的第一省
清晨,曾子刚睁开眼,就开始自我检讨:老曾啊老曾,昨天答应帮隔壁老王修篱笆,结果跑去听孔子讲课忘了,你这人怎么这么不靠谱?然后一个鲤鱼打挺起床,饭都顾不上吃,先跑去把老王的篱笆修好。
他老婆在旁边看得直翻白眼:至于吗?晚一天修篱笆能塌了还是咋的?
曾子一脸严肃:夫人此言差矣!《论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这是践行圣人之道!
2. 午饭后的第二省
中午吃完饭,曾子又开始反省:今天早上教学生的时候,有个问题没讲清楚就糊弄过去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于是下午又把学生们召集起来,重新讲解一遍。
学生们面面相觑:老师,您早上讲得挺明白的啊...
曾子摇头晃脑:非也非也!《论语》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这是以身作则!
3. 睡前的第三省
晚上躺床上,曾子又开始琢磨:今天看见邻居家小孩偷摘我家梨,我没当场教育他,是不是太纵容了?于是又爬起来,跑到邻居家给小孩上了一堂道德课。
邻居家大人打着哈欠:曾先生,这都三更半夜了,您明天再来教育不行吗?
曾子义正言辞:《论语》教导我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教育要趁热打铁!
您说这人轴不轴?但正是这股轴劲儿,让他成了儒家学派里最较真的一个,连孔子都夸他参也鲁,意思是曾参这人虽然有点愣,但特别实在。
二、曾子的一根筋趣事
曾子这人认死理的程度,简直能让人笑出腹肌。咱们来看几个经典案例:
1. 曾子杀猪事件
有一天,曾子的老婆要出门赶集,小儿子哭闹着非要跟着去。他妈被缠得没办法,随口哄道:乖,别闹,等你爹回来杀猪给你吃肉。
等曾子回家听说这事,二话不说就磨刀霍霍向猪羊。他老婆赶紧拦住:我那是哄孩子的,你还当真了?
曾子一脸严肃:小孩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现在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话。你今天骗他,就是教他骗人。母亲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母亲了,这还了得?
结果那天,曾子家真的杀了一头猪,全村小孩都跑来蹭肉吃。他老婆心疼得直跺脚:这头猪能换多少布匹啊!曾子却乐呵呵地说:诚信教育,值!
2. 曾子避席事件
有一次,曾子在孔子面前坐着,突然问了个问题:老师,古代圣王是不是用最完美的道德来治理天下啊?
孔子一听,嚯!这问题有水平!激动得地一下从席子上站起来回答。
您猜曾子怎么着?他也地一下站起来,把席子往旁边一推,恭恭敬敬地站着听讲。
旁边同学都看傻了:曾师兄,老师站起来是因为激动,您这又是闹哪出?
曾子一本正经:老师站着讲,学生怎么能坐着听?这不是大不敬吗?
孔子讲完坐下,曾子才敢把席子拖回来坐下。这仪式感,简直了!
3. 曾子换席事件
曾子病重的时候,家人们看他躺的是季孙氏送的高级席子,就商量着给他换下来。因为按照礼制,这种席子只有大夫级别才能用,而曾子只是个士人。
曾子知道了,坚持要换: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要是贪图这点享受,还算什么君子?
换席子的时候,因为曾子病得太重,家人们刚把他扶起来,还没等换好新席子,他就断气了。这事儿传出去,大家都说曾子这是死于礼。
您说这人死心眼不?但正是这种对原则的坚持,让他成了后世敬仰的道德楷模。
三、曾子的神操作教学法
作为教育家,曾子的教学方法也特别有特色,堪称古代版的沉浸式教学。
1. 实践出真知
曾子教学生不像别人光讲理论,他特别重视实践。有次教,他直接带着学生去给父母洗脚。一边洗一边讲解:孝顺要从这些日常小事做起,不是光嘴上说说。
学生们蹲成一排给父母洗脚,场面蔚为壮观。路过的村民都看呆了:这是开洗脚城呢?
2. 情景再现法
为了让学生理解慎终追远的道理,曾子搞了个模拟葬礼。他让学生们扮演丧家,认认真真走完整个丧礼流程。
有个学生演着演着真哭出来了:老师,我入戏太深,想起我爷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