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里的蜡烛烧到了底,火苗猛地一跳,艾琳抬手拨了灯芯。她没睡,地图还摊在桌上,笔尖停在那条通往隐蔽山谷的路线末端。外面天色发灰,风停了,战场安静下来。
她起身走出帐篷,高地上的泥土还带着昨夜的湿气。令旗仍插在原地,旗面被风吹得有些破损。她看了一眼,没拔,转身走向指挥帐外等候的几人。
“伤亡清点完了吗?”她问。
一名队长递上竹片。“阵亡八十六人,重伤一百零三人,轻伤未统计完全。”
“敌军残部呢?”
“影行队回报,小股队伍往旧林道去了,主力已退过北谷口,没有集结迹象。”
艾琳点头。“医帐现在缺什么?”
“草药够用,但绷带不足,需要布料。”
“打开西仓,把库存粗布调过去。再抽二十个村民去帮忙。”
她说完,又下令:“武器清点后分类存放,能修的送匠坊。粮草剩余多少?”
“够吃三十天,若省着用,可撑四十天。”
“好。从今天起,所有人不得松懈。敌人走了,但我们的事才开始。”
她走下高台,穿过营地。地上散落着断矛、碎盾和烧焦的木轮。几个民兵坐在土堆上发呆,脸上全是烟灰。她停下脚步。
“你们组负责清理主干道。”她说,“三日内必须通到村子。每干一天,记一份功劳,换两份口粮。老人孩子优先领救济面包和草药包。”
没人动。
她弯腰捡起一块断梁,扛在肩上,朝路边走去。两名年轻民兵对视一眼,站起来跟上去。接着又一个,再一个。很快,十几个人开始搬石头、拖木头。
她在村口找来一块厚木板,用炭笔写下:
今日任务:清理主干道、疏通灌溉渠、登记伤员家庭。
已完成:主干道清出三十步。
有人围过来。“这算工分吗?”
“算。谁干活,谁记名,月底统一换粮。”
消息传开,更多人从避难处走出来。倒塌的屋墙边,一家人蹲在地上翻找东西。艾琳走过去,帮他们搬开一根横梁。
“我们没地方住了。”女人低声说。
“先腾出一间安全屋子,全村轮流住。等路通了,材料运进来,房子会修好。”
“真能修好吗?”
“只要人还在,就能修。”
中午时,主干道清出一半。她站在路口,看着人们一趟趟搬运废墟。突然,一个少年冲过来。
“艾琳!医帐那边吵起来了!”
她快步走进医帐。几名伤兵坐在草垫上,其中一人手臂包着血布。
“我们拼了命打仗,现在连肉汤都没有!”那人喊。
“重伤员优先供应营养食物。”军医解释。
“凭什么他们先吃!我们也流血了!”
艾琳走到中间。“明天开始,所有参战者都授‘护土勋章’。凭勋章,家人可优先入学堂、领救济。你们的名字,都会刻进石碑。”
人群安静了些。
“我知道你们累,也知道你们委屈。但我们现在一粒米都不能浪费。谁还能走动,就去帮着搬东西、清沟渠,也算战后出力。这样的人,口粮加倍。”
没人再说话。
她走出医帐,天快黑了。广场中央堆起一堆柴火。她让人点燃,火光慢慢照亮四周。
她站上去,声音不高。“今晚不庆功。我们死掉了八十六个人。他们的家在这里,他们的名字不该被忘记。”
她拿出一张纸,开始念名字。一个,一个,又一个。全场静默。念完后,大家低头站着,没人离开。
第二天清晨,出工的人多了近一倍。
她回到指挥帐,召来五名骨干。
“我们现在有三件事要做。”她说,“第一,土地要救回来。被踩过的田要翻耕,水渠要通,种子要补。第二,学堂、医馆、市集要扩建,不能只靠一个点。第三,五年内,我们要多开垦三片安全区,种粮、养畜、建作坊。”
她在地图上画线。“红线是紧急修复区,七天内必须完成。蓝线是公共设施扩建路线,两个月内动工。黑线是未来垦区,先探土质,再定方案。”
“这么大的事,谁来管?”
“成立重建委员会。每村推两个代表,参与决策。工程进度每天写在木板上,谁都能看。”
“要是有人偷懒呢?”
“干了就有粮,不干就少分。公不公平,大家看着。”
会议结束,她留下最后一人。“去通知各村,三天后交代表名单。我要见每一个人。”
傍晚,她坐在桌前,重新画一张总图。炭笔在纸上移动,勾出道路、水渠、房屋位置。门外传来脚步声。
“艾琳,西岭的玛蒂来了,说有急事。”
她抬头。“让她进来。”
门开了,玛蒂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封信。
“不是我们的人送来的。”她说,“是早上挂在学堂门上的。”
艾琳接过信,撕开封口。里面只有短短一行字:
“东线商道,三日后有车队进山。”
喜欢雪灾为奴,逆袭成王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雪灾为奴,逆袭成王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