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被推开,托马斯站在那儿,脸上有汗,衣服沾着泥。
“猎道能用。”他说,“但里面有具尸体,穿着我们的衣服,喉咙被割了。”
艾琳没动。她盯着桌上的山势图,手指在猎道出口的红点上停了几秒。
她抬起头,对议事厅角落的守卫说:“去西林和北坡,把暗哨加一倍。东门换岗时间提前半个时辰。”
守卫点头,转身出去。
她又对托马斯说:“你带两个人,把那具尸体抬回来。别走主路,从后山小道绕。到村口时吹一声短哨,我会让人开门。”
托马斯应了一声,也走了。
艾琳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布防图前。她的目光扫过三条隐蔽路径的标记,最后落在通往起义军营地的主道上。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村口传来短哨声。
她抓起外衣,快步走出议事厅。
两个村民正把担架放下,上面盖着粗麻布。艾琳掀开一角,看清了死者的脸。是上周派去送信的李三。他的眼睛闭着,脖子上的伤口很深,血已经干了。
她重新盖好布,低声说:“送去医护棚,别让孩子们看见。”
然后她转身往回走。刚进议事厅,彼得就从外面冲进来。
“东口来了个人,说是起义军的使者。”
艾琳停下脚步。
“一个人?”
“就他一个。带着火印铜牌,说是高层有令要当面传达。”
她看了眼桌上还没拆的密件,又想起李三的尸体。
“让他在村口等着。你带两个人,先搜身,确认没有武器。再让他把铜牌放在木盘里,用火烤一遍,看印记是不是真的。”
彼得点头去了。
半个时辰后,那人被带到了议事厅。
他四十岁左右,穿一件旧皮甲,左手指缺了一节。他站在门口,双手垂在两侧,没有主动说话。
艾琳坐在长桌尽头,没让他坐。
“你说你是使者?”
“是。”他的声音平稳,“我叫莫森,奉指挥官之命前来传令。”
他从怀里取出一块铁牌,放在桌上。艾琳拿起来对着光看了一眼,又用指甲刮了刮火印边缘。是真的。
“讲吧。”她说。
莫森清了清嗓子:“根据前线战况评估,现有兵力不足以推进下一阶段行动。指挥官决定扩大支援范围。贵村需在十日内提供双倍粮秣,并派遣不少于三十名青壮加入前线作战序列。”
艾琳没说话。
她把铁牌放在一边,倒了杯水,推到莫森面前。
“喝点水。”
莫森迟疑了一下,端起来喝了两口。
艾琳看着他:“你们知道我们刚打完一场仗吗?”
“知道。”
“伤员一百零七人,其中三十四人无法下床。东门缺口昨天才封死。北坡粮仓被烧掉一半存粮。我们自己的青壮,已经有四十六人上了名单,随时准备上阵。”
莫森低头看着杯子。
“这些我都了解。”
“那你告诉我,三十个青壮,是从哪来的?让他们去送死吗?”
“指挥官的意思是,大局为重。”
“大局?”艾琳声音没提高,但字字清楚,“李三的尸体你看到了吗?他是上周派去给你们送补给清单的。他在猎道里被人割了喉咙,没人接应回来。你们的大局,就是让我们的人都死在外面?”
莫森抬起眼:“我不是指挥官,我只是传话。”
“我知道。”艾琳站起身,走到他面前,“但我现在告诉你我的条件。”
她停顿了一下。
“我可以筹措粮秣,尽最大努力凑出你们要的数量。我也可以再派十五人去前线,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莫森看着她。
“第一,这十五人必须编入同一部队,由一名起义军军官直接带领。第二,作战调度必须提前告知,不得临时调往未知区域。第三,一旦任务结束或战况不利,必须保证他们安全撤离,有专人护送回村。”
莫森皱眉:“这些……我不能做主。”
“我不需要你现在答应。”艾琳回到座位,“你把这些话带回去。告诉你们的指挥官,我们愿意支持起义,但我们不是消耗品。”
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
“这是我的要求。你可以抄一份带走。”
莫森接过纸,看了一遍,没说话。
艾琳盯着他:“你们要双倍物资,要三十个青壮。可你们给了什么?一句‘大局为重’?还是让我们自己想办法活下来?”
莫森终于开口:“指挥官只给了我传令的任务。安全条款……超出了我的权限。”
“那就回去争取。”艾琳说,“我没有更多的人可以白白送死。你要么带回我的条件,要么下次来的人,就不用进这个门了。”
屋里安静下来。
莫森把纸折好,放进怀里。
“我会如实上报。”
“好。”艾琳站起来,“你今天不能走远。天黑前留在村里,等我这边完成尸体查验。如果李三的死和你们有关,我不介意把你关到查清楚为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