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科表被林溪妈妈收进手包的那晚,客厅的挂钟敲了十下,金属钟摆的碰撞声在寂静里荡开,像块石头砸进深潭。林溪盯着历史书封面上的“万历十五年”发呆,黄仁宇的名字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妈妈在厨房洗碗的声音突然停了,水流顺着不锈钢水槽往下淌,滴答、滴答,像在数着两人之间越拉越长的沉默,每一秒都坠着沉甸甸的分量。
第二天清晨,林溪发现书包里的物理练习册换成了《中国古代史纲要》。深蓝色封面印着烫金的书名,边角还包着透明书皮,显然是特意处理过的。封面贴着张米白色便签,是妈妈的字迹:“早餐在锅里,热牛奶别忘喝。”没有落款,没有多余的话,连标点都用得规规矩矩,像份格式化的通知,把所有情绪都藏进字里行间。她捏着便签站在厨房门口,妈妈正对着镜子系丝巾,米白色的真丝料子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上周家长会后她总系这条,丝绸摩擦的轻响里,像在给自己裹层看不见的膜,把所有想说的话都隔在里面。
餐桌上的煎蛋边缘焦成了深褐色,像圈没画好的年轮。林溪记得妈妈以前总把蛋白煎得像云朵,边缘微微翘起,说“溪溪爱吃嫩的,蛋白得像棉花才好吃”,现在蛋黄流心的位置偏了半寸,凝固的蛋白上还沾着点锅铲的划痕,显然是心不在焉。她舀起一勺粥,米粒在瓷碗里沉下去又浮上来,突然听见妈妈的手机响,屏幕在茶几上亮起来,备注是“物理竞赛班王老师”。“林溪妈妈,这周末的课还来吗?我好统计人数。”妈妈的声音隔着客厅飘过来,冷得像结了冰,每个字都带着棱角:“再说吧。”没有客套,没有解释,说完就挂断了,手机屏幕暗下去的瞬间,林溪看见妈妈捏着手机的指节泛白。
去学校的路上,陆知行举着相机追上来,帆布鞋在柏油路上踩出轻快的响,镜头里映出林溪的侧脸,下颌线绷得像根弦。“你妈昨晚给我妈发消息,问‘历史好的孩子以后能做什么’,发了好长一段。”他突然把相机往她面前凑,屏幕亮度调得很高,聊天记录截图里,林溪妈妈的头像——朵枯萎的玫瑰,在对话框里显得格外孤单,文字后面连个句号都没有,“我妈说‘能做的可多了,考古学家、博物馆馆长、外交官……还能当老师,像你教物理一样教历史’。”
林溪的指尖划过屏幕,冰凉的玻璃下面,妈妈的字迹带着点犹豫,“历史”两个字被反复输入又删除,最后才勉强发出来。她突然想起家长会结束那晚,妈妈把选科表折成方块时,指甲在“文科”那栏掐出的白痕,像道没愈合的伤口。她把相机推回去,书包带在肩上勒出红印,棉布摩擦着皮肤有点疼:“她就是说说而已,心里还是觉得物理好。”话音刚落,手机震了震,是妈妈发来的消息:“晚上我晚点回,你自己吃。”没有表情,没有标点,像条被剪断的绳子,两端都悬在半空。
历史课上,周窈偷偷塞来块樱花橡皮,粉色的橡胶带着点淡淡的香。“我妈说,冷战就像解数学题,看着复杂,其实得找突破口。”她的笔尖在草稿纸上画着示意图,两个小人背对着背,中间画着道虚线,虚线上打了个问号,“你看,你妈今早给你热牛奶了,还特意给你换了历史书,说明她没真生气,就是拉不下脸。”林溪的目光落在窗外,香樟树叶间漏下的光斑晃得人眼晕,突然看见妈妈的车停在对面马路,银色车身在阳光下闪了闪,车窗玻璃里映出妈妈的侧脸,她盯着学校大门看了几秒,很快又开走了,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很轻,像怕被谁听见。
午休时,江翊的物理错题本从抽屉里滑出来,蓝色封皮在阳光下泛着光。林溪弯腰去捡,发现里面夹着张超市小票,边角卷得像波浪,上面有“中老年高钙奶粉”和“止痛贴”,结账时间是昨晚七点半,正是妈妈说“加班”的时间。她突然想起江翊说过,他爸妈冷战时,他就把两人爱吃的菜都做一遍,“食物能软化硬邦邦的话,比说什么都管用”。她摸出手机,屏幕亮着妈妈的对话框,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又删,最后打出一行字:“今晚想吃你做的番茄炖牛腩。”发送键按了三次才成功,像在推扇沉重的门,每一下都要用尽全力。
直到晚自习结束,对话框里的“已读”始终亮着,蓝色的小字像只盯着她的眼睛,却没有回复。林溪背着书包走出校门,路灯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看见陆知行妈妈站在香樟树下,手里拎着个银色保温桶,桶身印着只小熊,是她家常用的那款。“你妈让我给你带的,说‘她加班,走不开,让陆阿姨多照看你’,非让我盯着你吃完。”桶盖打开的瞬间,番茄的酸甜味漫出来,混着牛肉的香,牛腩炖得软烂,筷子一戳就能分开——妈妈总记得她不爱吃筋膜,每次都挑得干干净净,连肉筋都剪掉了。
回家的路上,保温桶的温度透过掌心传过来,铁皮外壳有点烫,却让人心里发暖。林溪突然发现,桶底贴着张便利贴,是妈妈的字迹,娟秀的笔画里带着点匆忙:“番茄要选带绿蒂的,硬一点的,牛腩得用牛肋条,肥瘦相间才好吃,下次妈教你做。”字迹被水汽洇过,边角有点模糊,“妈”字后面的冒号写得特别长,像在犹豫要不要说下去。她掏出手机,想回复“好啊”,却看见妈妈的头像变成了灰色,像朵暂时收起花瓣的玫瑰,把所有心事都藏在里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