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的空气像块浸了水的海绵,湿乎乎的甜黏在皮肤上,连阳光都变得沉甸甸的,透过香樟叶的缝隙洒在课桌上,印出细碎的光斑,像谁撒了把碎金子。物理课成了最让人昏昏欲睡的时段,讲台上的吊扇慢悠悠地转着,“吱呀”声混着李老师讲浮力原理的声音,像首催眠曲。
李老师抱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时,陆知行正趴在桌上点头,口水把练习册洇出个圆圆的印子,像块融化的奶糖,连印着的“阿基米德原理”都泡得发皱。“今天我们做浮力实验,”她把盛满水的玻璃缸放在讲台上,缸壁上凝着细密的水珠,像给玻璃串了层珍珠,“谁想上来帮忙?”
“我!”陆知行像被按了启动键,“腾”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恐龙T恤上的霸王龙仿佛也跟着抬头。他冲到讲台前,差点撞翻装砝码的盒子,金属砝码滚出来,在地上弹了几下,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老师,是不是像我的潜水艇一样,胖的沉下去,瘦的浮起来?”他举着个用矿泉水瓶做的“潜水艇”,瓶身上还画着歪歪扭扭的螺旋桨。
全班哄笑起来,李老师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笑意:“差不多这个意思,但要精确计算,像给蛋糕称分量,多一克少一克都不行。”她的目光扫过教室,像探照灯似的,突然停在林溪和江翊身上,“林溪,江翊,你们俩一组,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的浮力,数据要记准,这可是期末实验考的重点,占三十分呢。”
林溪的心跳漏了一拍,像被实验器材的铁钩子轻轻勾了下。她的物理成绩不算差,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但总在实验操作上出岔子——上次测滑轮组效率,她把绳子绕成了麻花,缠得像团毛线,还是江翊趁李老师转身写板书时,悄悄帮她解开的,指尖碰到她的手背时,像有只小蚂蚁爬过。
两人走到后排的实验桌前,玻璃缸里的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花板上的吊扇,扇叶转起来时,水里的影子像朵旋转的花。江翊拿起弹簧测力计,银色的挂钩闪着光,他的指尖在刻度上轻轻点了点:“先测木块的重力,记得调零,指针要对准‘0’刻度线,像给天平找平衡,两边一样重才行。”他的声音很轻,像怕惊跑水里游来游去的小气泡。
林溪点点头,刚要拿起木块——那是块长方体的松木,边角被磨得很光滑,像块淡黄色的肥皂,就听见陆知行在讲台上喊:“我的砝码浮起来了!它学会游泳了!”转头一看,他把砝码扔进玻璃缸,正用铅笔戳着沉在缸底的铁块,“怎么回事?它明明减肥了!我特意刮掉了点铁锈!”
全班又笑作一团,李老师无奈地走过去,拿起铁块展示给大家看:“砝码是金属做的,密度比水大,就像石头扔进水里,再瘦也会沉……”趁这功夫,林溪赶紧把木块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指尖有点抖,木块晃了晃,指针也跟着左右摇摆,像个调皮的孩子。等了几秒,指针慢慢停在2.4牛的位置,红色的指针像根小棒,稳稳地指着刻度。
“记下数据,”江翊递过实验记录本,本子是蓝色的,封面上贴着片香樟叶标本,里面的字迹清瘦整齐,还画着小小的示意图:弹簧测力计被画成了举着木块的小人,胳膊上标着“2.4牛”,像在说“我能举这么重”。“然后把木块浸入水中,注意不要碰到缸壁,像给小鱼让路,别打扰它们睡觉。”他的指尖在玻璃缸边缘划了个圈,提醒她离缸壁远一点。
林溪小心翼翼地把木块放进水里,指尖不小心碰到水面,溅起的水珠落在江翊的手背上,像撒了几颗碎钻。他像被烫到似的缩了缩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突然晃得厉害,像受惊的小兔子。“别动,”他伸手稳住她的手腕,指尖的温度透过薄薄的校服传来,暖暖的,“等指针站稳了再读,像等害羞的小动物探出头,要有耐心。”
指针慢慢停在1.6牛,林溪刚要下笔记录,就听见李老师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林溪,江翊,你们的实验进度有点慢啊,是不是遇到困难了?需要帮忙吗?”
两人同时抬头,发现李老师正站在桌旁,目光落在他们交叠的手上——他的手覆在她的手背上,像给小树苗搭了个支架。林溪慌忙抽回手,木块在水里晃了晃,带起一串气泡,像撒了把珍珠。“没、没有,”她的脸颊发烫,像被阳光烤过的苹果,“马上就好,正在记数据。”
李老师却没走,反而拿起他们的实验记录本翻了翻:“这示意图画得不错,”她指着举木块的小人,嘴角弯起浅浅的弧度,“江翊很会帮同学理解概念嘛,把测力计画成小人,比课本上的图好记多了。”她继续往前翻,突然停在某张画着潜水艇的纸上——是陆知行昨天借笔记时,偷偷画在后面的,还标着“陆氏无敌潜水艇,能载三颗米粒”。“不过实验记录要严谨,不能乱涂乱画,像写日记一样,要真实准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