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进行了数次令人心神俱疲的长距离空间跳跃,每一次跃出超空间,舷窗外的星空都变得更加陌生而诡异。
当战舰的导航系统最终确认已抵达求救信号标注的星域时,舰桥上的所有人,包括早已见惯宇宙奇观的段子昊和吴佑楠,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几乎忘记了呼吸。
这里,曾是一个拥有三颗恒星的、理应充满活力与能量的富饶星系。但如今,这里只剩下令人窒息的死寂与毁灭。
两颗较小的恒星已然彻底熄灭,如同两颗被掏空了所有热量与光芒的、巨大无比的灰色石球,冰冷地悬浮在虚空之中,表面布满了撞击坑和诡异的龟裂纹路。
仅存的那颗主序星,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炽烈光辉,变得黯淡昏黄,如同一个垂死的巨人。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它的表面布满了无数如同扭曲血管般蔓延的、散发着不祥幽光的黑色脉络,这些脉络深深地嵌入恒星内部,肉眼可见地、持续不断地从这垂死的星体中抽取着最后的能量光芒。
整个星系的光度,都因此降低到了一个压抑的水平。
曾经环绕恒星运行的行星,命运则更为凄惨。
有的被巨大的引力彻底撕碎,化为了环绕恒星的、由岩石和金属构成的破碎星环;有的则被近距离的超高温烤焦,地表玻璃化,如同宇宙中的黑色墓碑;还有一些,则诡异地保持着大致的球形,但表面布满了巨大的、深不见底的裂谷,仿佛被某种无法想象的力量从内部撑裂。
星空中,漂浮着无数风格奇特的文明残骸,它们大多呈现出优雅而复杂的晶体几何结构,像是用巨大的、破碎的水晶和琉璃构筑的城市与舰船碎片,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拥有过一个何等辉煌而独特的文明。
这里,是一片刚刚经历(或者说,仍在进行)终极毁灭的焦土星域。
连星光,似乎都带着死亡的气息。
“希望号”保持着最高级别的隐蔽模式,所有非必要系统均保持静默,如同一个幽灵,在这片文明的坟场中缓缓巡弋。
就在压抑的沉默几乎要让空气都凝固时,传感器官突然发出一声压抑着激动的报告:“检测到极其微弱的、有规律的生命信号!能量特征与背景辐射截然不同!来源定位——第四行星轨道附近的巨大残骸带!”
一线生机!“希望号”立刻调整航向,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漂浮的、锋利的晶体碎片,向着信号源靠近。
最终,在一片堪比小型行星的、如同破碎山脉般的巨型水晶残骸的阴影处,他们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由微弱能量屏障保护的球形避难所。
那屏障的光芒闪烁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经过数次谨慎的、非攻击性的友好信号接触,并由吴佑楠调动“心之钥”的力量,散发出平和、善意的精神波动后,那脆弱的能量屏障才如同羞涩的花瓣般,缓缓开启了一道缝隙。
“希望号”派出的微型侦察单元传回了内部的影像——幸存下来的“晶语族”遗民,数量不足百人。
他们的形态让人类感到既陌生又惊叹:身体并非由血肉构成,而是由一种半透明的、内部仿佛有液态数据和能量流光的活性晶体组成,形态优雅而纤细,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但也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脆弱感。
他们是“晶语族”最后的科学家、学者和历史守护者,是这个文明最后的智慧火种。
通过吴佑楠构建的、超越语言的精神桥梁,段子昊和她感知到了那场惨绝人寰的毁灭过程。
庞大的“噬星者”舰队,如同毫无感情的宇宙清道夫,它们无视了“晶语族”的任何通讯尝试和警告,直接释放出那些如同行星般巨大的能量抽取装置,精准地锚定在三颗恒星上。
晶语族强大的、由璀璨水晶舰构成的舰队发起的决死攻击,打在对方那由熔融金属和黑暗能量构成的舰体上,如同以卵击石,甚至连拖延时间都做不到。
仅仅数月,这个繁荣的星系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它们……不在乎我们的文明,我们的艺术,我们数千个循环积攒的知识与哲学……它们只在乎能量,最纯粹、最原始的能量……”晶语族长老传递来的意识波动中,充满了刻骨铭心的悲怆和一种面对绝对力量时的、深深的无力感。
当段子昊急切地询问他们是否知晓“指引罗盘”或银河中心的具体情报时,晶语族长老的意识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涟漪,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罗盘……我们族群的古老史诗中提及过这个名字,传说那是引导‘星桥’航线的核心……但它早已在无尽的时光中失落了。”
不过,我们族群中最富智慧的天文学家,‘星语者’柯塔,在灾难降临前的最后一个周期里,曾耗尽心力长期观测银河中心。
他坚信,在那片被死亡和混乱笼罩的星域深处,在黑洞视界与狂暴星云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极其古老的、由多个早已逝去的‘火种’文明联合建立的前哨站——他称之为‘守护者遗迹’。他认为,那里是绝望中唯一的希望灯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