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秋深吸一口气,看向苏嬷嬷和李公公,坚定地说道:“事不宜迟,我们即刻分头行动。无论如何,一定要在满月宴前找到足够的证据。”苏嬷嬷和李公公点头应下,三人便各自朝着不同方向走去。谭秋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坚毅,她知道,接下来的每一刻都至关重要,成败在此一举。
谭秋借着微弱的月光,沿着宫墙快步前行。手中账本的线索指向御花园附近的一处偏殿,据说那里曾是前朝某位太妃的居所,后来渐渐荒废,少有人至。谭秋小心翼翼地靠近,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的气息,混合着淡淡的霉味。脚下的石板路因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经松动,每走一步,都伴随着轻微的“嘎吱”声。
来到偏殿门口,谭秋轻轻推开那扇腐朽的门。“吱呀”一声,门轴发出尖锐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谭秋心中一紧,连忙闪身进入,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殿内光线昏暗,灰尘在透过破窗的月光下飞舞,呛得谭秋忍不住轻咳几声。她用手帕捂住口鼻,开始在殿内仔细搜寻。
在角落里,谭秋发现了一个破旧的柜子。柜门半掩着,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谭秋走上前,轻轻拉开柜门,一阵灰尘扑面而来。她眯着眼,在柜子里翻找着,突然,她摸到了一本有些潮湿的册子。借着月光,谭秋看到册子封面上隐隐约约写着一些人名,其中几个名字与账本上的记录似乎有着某种关联。她心中一喜,将册子小心地收好,继续寻找其他线索。
与此同时,苏嬷嬷来到了内务府。内务府掌管着宫中诸多事务,各种往来账目、物品登记都在这里。苏嬷嬷与一位相熟的老管事寒暄几句后,便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了赵昭仪身上。老管事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道:“苏嬷嬷,您打听这事儿干啥?赵昭仪最近行事确实有些古怪,前几日她派人来内务府,要了不少稀有的香料和布料,说是给太后准备寿礼,可依我看,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苏嬷嬷心中一动,继续追问:“那您可知道,她要这些东西,除了给太后准备寿礼,还有没有别的用处?”老管事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听说,她私下里和宫外的一家香料铺子往来密切,那家铺子可不简单,背后似乎有大势力撑腰。”苏嬷嬷谢过老管事,心中暗自思量,这或许就是一条重要线索,赵昭仪与宫外势力勾结,很可能与高太后的阴谋有关。
李公公则前往了御膳房。他知道,御膳房的人每天往来宫中各处,消息最为灵通。李公公找到御膳房的刘大厨,笑着递上一锭银子:“刘大厨,最近宫里可有什么新鲜事儿?”刘大厨接过银子,眉开眼笑地说道:“李公公,您还别说,这几日赵昭仪身边的小红姑娘,老是鬼鬼祟祟的。昨天我瞧见她在御膳房附近转悠,问了些奇怪的问题,像是关于某种特殊香料的事儿。”
李公公心中一凛,小红是谭秋安排在赵昭仪身边的眼线,她打听特殊香料,难道是发现了什么?李公公又与刘大厨闲聊几句,便匆匆离开,准备将这个消息告诉谭秋。
随着调查的深入,谭秋、苏嬷嬷和李公公逐渐发现了一些与高太后势力相关的蛛丝马迹。谭秋手中的册子上,记录着一些与高太后家族生意往来密切的商号;苏嬷嬷得知的赵昭仪与宫外香料铺子的勾结,很可能是高太后在宫外的势力布局;而李公公从刘大厨那里得到的消息,似乎也暗示着小红发现了与阴谋相关的关键线索。这些线索相互交织,让证据链更加完整。
然而,就在谭秋等人努力收集证据的时候,赵昭仪发现账本丢失了。她在房中大发雷霆,将桌上的杯盏全部扫落在地。“到底是谁?竟敢偷本宫的账本!”赵昭仪咬牙切齿地说道。她冷静下来后,开始仔细回想最近身边人的举动,小红的一些异常行为浮现在她脑海中。“难道是她?”赵昭仪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立刻派人将小红严密监视起来。
小红察觉到自己被监视,心中十分害怕。但她想起谭秋前世对自己的恩情,还是强忍着恐惧,试图寻找机会摆脱监视,继续为谭秋寻找证据。她在赵昭仪宫中小心翼翼地行动着,每一个举动都格外谨慎,生怕露出破绽。
谭秋等人的证据收集工作接近尾声,他们将各自找到的线索汇总在一起,发现已经足以证明赵昭仪与高太后势力勾结,企图在满月宴上对谭秋和皇子不利。然而,此时小红的处境却十分危险。谭秋心急如焚,她深知小红一旦出事,不仅会失去一位重要的帮手,还可能导致证据泄露,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谭秋在自己宫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苏嬷嬷和李公公也一脸焦急地看着她。“嬷嬷,公公,我们必须想办法救小红出来。”谭秋停下脚步,坚定地说道。苏嬷嬷皱着眉头说:“小姐,赵昭仪现在肯定对小红看得很紧,想要救人谈何容易。”李公公也附和道:“是啊,而且时间紧迫,我们既要救人,又要在满月宴前揭露阴谋,这可如何是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