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表妹婚礼,姥姥姥爷跟着舅舅舅妈走了。他们约定好住一宿明早就一起坐火车回农村小院。
苏婉婉跟着爸妈回到附近自己家当年的回迁房。走到楼下时,天已经擦黑。声控灯还是曾经熟悉的样子,爸爸跺了跺脚,才亮了一层,光线昏昏的,却照得墙上的小广告都透着点亲切感——这是她出嫁前的家,家虽然简陋,却也是她上大学工作在外最想念的地方。
推开门,客厅的碎花沙发罩子是妈妈当年亲手缝的,边角都磨白了;墙上还贴着她高中时追的明星海报,海报角被风吹得卷了边;电视柜上摆着的塑料果盘,裂纹还在。
“先把东西放沙发上,我去烧壶水。”妈妈熟门熟路地走向厨房。
婉婉爸扒着铝合金窗户往外看:“楼下这绿化带比去年密了点,可还是不如咱那小院得劲。咱那院里的二茬豆角茄子都挂了果,二茬玉米都长起来了,还有那几只老母鸡,不知道今天下了几个蛋。”
“可不是嘛!”婉婉妈跟着凑过去,手指点着楼下的停车位,“在这儿待着,一天到晚除了下楼扔垃圾,连个走动的地儿都没有。哪像在小院,早上起来喂喂鸡,上午去菜地里拔拔草,下午搬个马扎跟街坊邻居唠嗑,浑身都舒坦。要不是你二姨家小柚结婚,我都不乐意坐这四个小时火车回来。”
苏婉婉走到卧室门口,卧室里的单人床还是她没出嫁时睡的,床头贴的身高线还在,最上面那道是她十八岁时画的;床底下的樟木箱静静躺着,里面藏着她偷偷放回去的缝纫机说明书和收据——前阵子她回来找说明书,以为空间需要这些“凭证”,结果收进空间试了试,根本没用,又趁没人的时候偷偷放回了箱子里。
“丫儿,你站那儿干啥?进来看看你这屋,还是老样子。”妈妈端着水杯走过来,推了她一把,“上次说要找缝纫机说明书,我帮你翻翻?”
苏婉婉赶紧笑着打岔:“不找了,网上有同样牌子的老物件,我照着弄一下也是一样的。”
爸爸坐在沙发上跟她商量:“我琢磨着,这房子总空着也不是事儿。现在咱都在租的小院住习惯了,一年到头也回不来两回,不如把它卖了。”
“卖了怪可惜的。”婉婉妈叹了口气,“虽说咱现在不住这儿,可她二姨住这小区、他三舅家也有房子在附近,我们逢年过节走亲戚也方便。再说,这是丫儿出嫁前的家,她回来也有个念想不是?”
“我也舍不得,可不住人的房子容易坏。丫儿现在在那边城市,坐火车得四个小时,以后她要是忙,更回不来了。”
苏婉婉拿了个苹果,咬了一口,脆生生的甜。她看着爸妈脸上的纠结,突然放下苹果:“爸,妈,这房子先别卖了。我二姨家小柚在这上班,二姨不可能搬走,这房子就让她没事帮忙过来照看着点。我们以后走亲戚住,总比住旅馆方便。关键我现在不差钱。”
婉婉爸笑了:“丫儿你工资是挺高,但你又买车又买房的,每月要还不少贷款吧?我和你妈帮你攒了些,你也得学会过日子啊。”
“就是啊,”妈妈也跟着说,“还是手里留着点钱遇事心里有底。”
“爸,妈,我买房没贷款。买车贷款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商家政策必须贷款才划算。”
苏婉婉笑着把手机递到家人面前,点开“课小铺”的后台页面,把余额数字调大:“你们看,这是我这阵子在网上教宝妈做辅食赚的钱,一共五百多万呢。不是骗人的,我给你们翻课程列表——这是教6个月宝宝做南瓜泥的,这是教8个月宝宝**肉松的,全国好多宝妈都买了,评论都快十万条了,你们随便看。”
苏婉婉的爸妈都凑了过来,妈眯着眼睛,手指轻轻点着屏幕上的数字,半天没说话,最后才颤着声问:“这……这数字后面的零没数错吧?五百多万?比你爸干一辈子赚的还多?”
“没数错!”苏婉婉笑着点头,又点开后台的收入明细,“你们看,这是昨天的收入,三万二;前天是四万五,网上的钱就是这么好赚,都是实实在在到账的,我们也该消费点,为提高GDP做些自己的贡献,是不是?不能干赚不花,也得让钱从手指缝流出去一些。让钱活起来。”
妈妈的眼眶一下子红了,伸手摸了摸苏婉婉的头发:“丫儿,这是真的吗?你怀孕那阵儿,我以为你会丢了工作,过手心朝上的日子,受委屈了我们也帮不上忙,我和你爸天天愁的睡不着觉……。”
“可不是嘛……”婉婉爸接过手机,翻着评论区,“你看这宝妈说‘跟着老师做辅食,我家宝宝终于不挑食了’,还有这个说‘课程讲得比医院营养师还清楚’,咱闺女这是真干了件有用的事!”
对了爸,我还想给小院添置点东西,房东留下的那台老冰箱,冷冻层结的冰比肉还厚,我给你们换台新的国产无霜冰箱;妈你膝盖不好,我给你买个理疗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