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九年八月初五,汴京皇商司临时衙署内。
陈琅铺开一张巨大的账簿,朱砂笔在 “50 万两平安票募集银” 下方画了四条横线,每一条都对应着一处急需资金的领域。苏九算捧着各地急报,念得口干舌燥:“蜀地阆州周边流寇作乱,需五万两剿匪军费;杨业的坞堡急需加固,泉州水师缺三个月粮草;汴京惠民仓存量不足,江南粮运因盐商怠工延误……”
陈琅抬手打断,笔尖重重落在账簿上:“20 万两调往蜀地!” 稍作停顿,他又在横线下方细分:“15 万两给张永德,增派保宁军清剿阆州流寇,顺带修复被破坏的栈道 —— 粮道绝不能再断;剩下 5 万两拨给交子务,让蜀地技术官去荆楚,培训当地官员识别防伪交子,桑皮纸纤维纹理和双印叠压的细节,必须让每个州县税吏都学会!”
苏九算飞速记录,紧接着追问:“南疆杨将军那边催了三次粮草,泉州水师也说战船需要修补,这部分该分多少?”
陈琅笔尖一转,画下第二条横线:“15 万两拨付南疆。10 万两给杨业,5 万两修坞堡,3 万两补水师粮草,2 万两买硫磺、铁料加固战船护甲;剩下 5 万两,让邕州盐场雇佣蜀地工匠,重建被叛军烧毁的盐仓,再添十口煮盐大锅,把盐产量提上去!”
“10 万两存汴京国库!” 他在第三条横线上重重写下,语气冷硬,“这是南汉战事预备金,单独开库房,钥匙我亲自保管,非符后与王朴共同签字,任何人不得动用!就算李重进调军饷,也得按规矩来!”
最后一条横线,他犹豫片刻才落笔:“5 万两扩惠民仓!从江南调 3 万石粮过来,派护榷军看守。蜀地、南疆动荡影响粮运,汴京粮价已经有上涨苗头,必须提前备好应急粮!”
五日之内,50 万两白银通过水陆两路,源源不断运往各地。张永德拿到 15 万两后,立刻增派三千护榷军,分五路清剿阆州流寇。流寇本就缺粮,见护榷军装备精良、粮草充足,不到十日就半数投降,剩下的溃散入山林。交子务技术官抵达荆楚后,在荆州府衙设讲堂,当着百余位官员、商户的面,用桑皮纸与普通纸对比,演示 “双印叠压处会出现淡红色纹路” 的防伪特征,众人无不惊叹。
八月中旬,陈琅奏请符后,正式将交子试点扩至荆楚。为打消商户顾虑,他推出 “交子兑盐” 政策:“荆楚商户持交子,可优先到泉州海事局兑换海盐,每贯交子还能多兑二两盐。”
荆州布商刘掌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五十贯交子兑换了五十斤盐。发现不仅兑换流程顺畅,盐的成色还比平时更好,当即拍板:“以后布庄只收交子结算!”
有了刘掌柜带头,荆楚商户纷纷响应。潭州茶商、岳州粮商、鄂州船商…… 不到十日,一百余家大商户挂出 “接受交子” 的木牌。荆州西市交易量因交子流通效率提升,比上月暴涨三成;潭州茶农卖茶时,再也不用扛着沉甸甸的铁钱,一张交子就能完成交易,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八月廿日,探闻局送来密报:江南盐商周万财等人,对 “盐税十税二” 仍有不满,暗中联络赵匡胤在江南的亲信,希望赵氏掌权后能降低盐税。
陈琅看着密报,眉头拧成死结 —— 周万财可是平安票的大认购者,若他带头闹事,不仅盐运可能中断,还会动摇其他富商对平安票的信任!
“传我命令!” 他猛地抬头,“派五百护榷军进驻江南盐场,名义上是‘协助维持盐运秩序’,实则监控盐商动向!再让李而去苏州见周万财,告诉他‘若盐商安分守己,战后可考虑将盐税回调至十税一’,先稳住他!另外,从泉州调五万斤盐存入江南惠民盐铺,一旦盐商罢运,就用惠民盐铺的盐填补市场,绝不能让盐价再涨!”
李而带着口信赶到苏州时,周万财正与赵匡胤的亲信密谈。听闻陈琅的承诺,又得知护榷军已进驻盐场,周万财顿时怂了。他对着赵匡胤的亲信拱手:“官爷,实在对不住,周某只是个商人,只想安稳赚钱,不敢参与朝堂之事。” 亲信见状,只能灰溜溜离去。
八月底,阳光依旧炽热,江南的盐运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与有序。盐船在运河上穿梭,盐仓里堆积如山的盐巴散发着咸咸的味道,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时间的艰难。而在荆楚之地,交子的流通率竟然突破了五成,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人们开始逐渐接受这种方便的货币,商业活动也因此更加活跃起来。
蜀地的流寇经过长时间的围剿,终于基本肃清。那些曾经肆虐的匪帮被一一剿灭,百姓们可以安心地生活和劳作。南疆的坞堡在陈琅的精心修缮下,也焕然一新,坚固的城墙和严密的防御设施让人感到安心。
陈琅的财权调度,就像一张细密的网,将大周的经济脉络重新串联起来。他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使得各地的经济逐渐恢复活力,商业繁荣,民生安定。然而,陈琅心里很清楚,这看似平静的局面,其实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