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胜大军惨败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飞一般传回了东京汴梁。
紫宸殿上,宋徽宗赵佶面色铁青,将一份八百里加急军报狠狠摔在龙案之上。“废物!十万大军,竟被一伙草寇打得损兵折将,困守水泊!关胜枉称名将之后,简直丢尽了朝廷的脸面!”
太师蔡京出列,躬身奏道:“陛下息怒。关胜轻敌冒进,致有此败,确属罪责难逃。然梁山贼寇经此一役,气焰必然更加嚣张。若不尽早剿灭,恐成心腹大患,四方匪寇群起效仿,则国将不国啊!”
高俅亦趁机添油加醋:“陛下,关胜拥兵十万,迁延不进,坐失战机,以致师老兵疲,为贼所乘。此非天灾,实乃**!若不严惩,何以整肃军纪?”
童贯阴恻恻地道:“咱家听闻,梁山贼寇中似有妖人相助,作战方式诡异莫测。关胜奏报中也提及此事,恐非虚言。然,即便如此,为主将者,不能破敌制胜,反为敌所制,亦是失职。”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大多附和蔡京、高俅之意,要求严惩关胜,另派良将。
宋徽宗怒火中烧,当即下旨:“传朕旨意!责令征讨大将军关胜,接旨之日起,三日之内,必须攻破梁山泊,擒拿贼首晁盖、卢俊义等一干人犯!若逾期不克,提头来见!另,着枢密院即刻筹划后续援军事宜,若关胜再败,即遣大军增援,务必将梁山夷为平地!”
圣旨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火速传向“望泊坡”大营。
梁山泊,聚义厅。
晁盖(林峰)刚刚听完戴宗的禀报。
“天王哥哥,关胜大营有异动!巡逻队数量倍增,岗哨更加严密,似有决死一战的迹象。”戴宗疾步而入,语速很快。
晁盖眉头微皱:“看来,朝廷的压力已经到了。”
话音刚落,神行太保戴宗又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小的蜡丸:“哥哥,这是刚收到的汴梁密信!”
晁盖接过,捏碎蜡丸,里面是一张薄绢,上面字迹歪扭却清晰:
“主公钧鉴:朝廷得知关胜败绩,震怒异常。陛下已下严旨,限关胜三日内破梁山,逾期问斩!蔡京、高俅等似有借此铲除关胜之意。关胜家属现居于汴梁城南榆林巷,已被暗中监视,处境微妙。消息来源隐秘,阅后即焚。”
信息虽短,却将朝堂动向和关胜的绝境揭示无遗。这密信自然是韦小宝通过秘密渠道传来,但晁盖不会向任何人透露来源。
晁盖将绢条传阅吴用、卢俊义等核心头领。众人看后,神色各异。
吴用羽扇轻摇,沉吟道:“朝廷此举,无异于逼狗跳墙。关胜三日限期内,必倾尽全力,疯狂来攻!我军虽胜,亦需谨防其困兽之斗。”
卢俊义叹道:“关胜乃忠良之后,竟遭朝廷如此猜忌逼迫,着实可叹。此番强攻,恐其麾下将士亦非心甘情愿。”
晁盖目光扫过众人,心中已有定计。他沉声道:“朝廷逼关胜三日内来攻,此乃危机,亦是转机。关胜被逼至绝路,其家人身处险境,蔡京之辈恐对其家眷不利。”
众人闻言,皆是一怔。
晁盖继续道:“我意,不能坐视忠良之后家眷遭难。况且,若能救出关胜家眷,妥善安置于梁山,或可动摇关胜军心,甚至为日后化解干戈留下一线生机。”
吴用眼中精光一闪:“哥哥之意是……欲派人潜入汴梁,营救关胜家眷?此计虽妙,然汴梁乃龙潭虎穴,蔡京、高俅爪牙密布,关胜家眷必被严加看守,此事……难如登天啊!”
“再难,也要一试!”晁盖断然道,目光看向侍立一旁的青翼蝠王韦一笑,“蝠王!”
韦一笑尖声应道:“俺在!”
“此事非同小可,非你莫属!”晁盖郑重道,“我命你即刻秘密下山,潜入汴梁城!你的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将关胜的老母、妻儿,安全隐秘地带出汴梁,送来梁山!”
众头领闻言,皆露惊容。潜入京城救人,这简直是虎口拔牙!但见晁盖态度坚决,且韦一笑轻功绝世,或许真有几分可能。
韦一笑眼中闪过兴奋之色,嘿嘿一笑:“主公放心!潜入汴梁,俺老韦如履平地!救人虽难,却也难不住俺!定当竭尽全力,完成重任!”
晁盖点头,压低声音,特意嘱咐道:“记住,此行绝密!汴梁城内情况复杂,你需见机行事,或可联络一些……对朝廷不满的江湖义士、市井能人相助,但务必谨慎,不可暴露身份和目的,更不可牵连梁山!一切以安全救人为首要!得手后,速按预定路线返回!”
他这番话,看似是让韦一笑自行寻找帮手,实则是暗示他可以动用韦小宝、荆无命、鲁有脚这条秘密线,但又不能明说,以免引起吴用等人对消息来源和这些“帮手”的怀疑。
韦一笑心领神会,尖声道:“俺明白!主公放心,俺晓得轻重!”
“好!事不宜迟,你即刻出发!”晁盖下令。
“得令!”韦一笑抱拳,身形一晃,已如青烟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聚义厅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