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王重阳、张三丰三位高人领了钦差之命,携“如朕亲临”令牌,当日便轻车简从,悄然离开了汴梁城。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勘察汴梁周边乃至中岳嵩山等地的山川地脉,为“龙脉筑基”寻找最合适的起始节点。此事关乎国本,必须慎之又慎。
而晁盖,并未等待勘察结果。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龙脉筑基法的核心在于自身与国运、地脉的共鸣。若自身修为不足,无法承载龙脉之力,即便找到最佳节点,筑基亦是空谈。他必须先行一步,初步炼化此法,提升境界,方能主导后续的筑基大典。
是夜,月明星稀,万籁俱寂。晁盖并未在寝宫安歇,而是独自一人来到了皇宫深处、戒备最为森严的观星台。此台高九丈九尺,取“九九至尊”之意,是历代帝王观测天象、祭祀天地之所,亦是整个汴梁城地势最高之处,据说下方隐隐连接着一道微弱的龙脉支流,最是适合感应天地之气。
晁盖屏退了所有侍卫宫女,甚至连米苍穹也只被允许在台下远处警戒。他盘膝坐于观星台中央的太极图案之上,五心朝天,屏息凝神。脑海中,《龙脉筑基法》的总纲法诀如同金色的溪流,缓缓流淌。
“龙脉者,大地之精,山河之魂,聚则成形,散则为气。筑基之法,首在感气,次在引气,终在融气……”
他摒弃杂念,心神沉入丹田,缓缓运转自身修炼多年的《九阳神功》。至阳至刚的九阳真气如同温暖的太阳,在经脉中奔腾流转,散发出磅礴的生命气息。与此同时,他尝试将一缕神识,依照《龙脉筑基法》中记载的独特法门,如同触角般,小心翼翼地探出体外,向着脚下的大地深处蔓延。
初时,神识所及,唯有泥土、岩石的厚重与冰冷,并无任何异常。晁盖并不气馁,深知龙脉之气深藏地底,缥缈难寻,非大机缘、大毅力不可得。他持续运转功法,将心神与整个汴梁城、乃至更广阔的帝国疆域隐隐相连,感受着那冥冥中汇聚而来的、万民信念所化的磅礴国运。
国运如洪流,汹涌澎湃,支撑着他的神识不断向下、再向下。不知过了多久,就在他心神略感疲惫之际,忽然——
“嗡……”
一声极其微弱、仿佛来自大地极深处的嗡鸣,传入他的神识感知中!紧接着,他“看”到了!在脚下近百丈的深处,一条淡金色的、如同溪流般的能量带,正缓缓流淌着!它散发着古老、厚重、承载万物的气息,虽然细小,却蕴含着难以想象的磅礴力量!这便是地脉龙气!虽只是汴梁地下的一道微小支流,却已让晁盖心神剧震!
“找到了!”晁盖心中暗喜,不敢有丝毫大意。他谨记法诀,以自身九阳真气为引,混合着一丝精纯的国运之力,化作一道温和的桥梁,缓缓靠近那道淡金色的龙脉之气。
然而,龙脉之气乃天地精华,自有灵性,岂容轻易沾染?感受到外来力量的靠近,那淡金色的气流微微一颤,一股排斥之力油然而生,竟将晁盖的真气与神识轻轻弹开!
晁盖闷哼一声,脸色微白。第一次尝试,便吃了瘪。
但他心志何其坚毅?既然找到了,断无放弃之理。他调整呼吸,不再强行靠近,而是运转《龙脉筑基法》中记载的“蕴灵诀”,将自身真气与国运之力转化为一种中正平和、充满生机的气息,如同春风化雨般,缓缓滋养、包裹着那丝龙脉之气,表达着善意与共存的意愿。
这是一个水磨功夫,急不得。时间一点点流逝,月色渐西。晁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精神力消耗巨大。但他能感觉到,那龙脉之气的排斥感,正在一丝丝地减弱。
终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那丝龙脉之气似乎认可了这股充满生机与皇道气息的能量,不再排斥,反而如同游鱼般,轻轻触碰了一下晁盖的真气桥梁。
就是现在!
晁盖心中低喝一声,依法诀指引,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缕细若游丝、却精纯无比的龙脉之气,沿着那真气与国运构筑的桥梁,逆流而上,缓缓引入自身体内!
“轰!”
龙脉之气入体的刹那,晁盖浑身剧震!仿佛一座大山压在了身上,又好似万千雷霆在经脉中炸响!那气息虽细,却沉重无比,蕴含着大地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与他原本至阳至刚的九阳真气性质迥异,瞬间产生了剧烈的冲突!
“噗!”晁盖喉头一甜,一口鲜血险些喷出。他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紧守灵台清明,全力运转《龙脉筑基法》的“融气篇”,以自身意志为炉,以国运为火,强行淬炼、调和这两股力量。
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经脉如同被撕裂重组,丹田仿佛要炸开一般。但他凭借强大的意志力与浑厚的根基,硬生生挺了过来。九阳真气的至阳之力,与龙脉之气的至厚之力,在国运的调和下,开始缓慢地融合,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蜕变。
不知过了多久,当东方天际泛起第一抹鱼肚白时,晁盖体内狂暴的能量终于渐渐平息。一缕散发着淡金光泽、既有九阳的炽热、又有大地厚重的新生真气,缓缓沉入他的丹田,如同种子般扎根。虽然微弱,却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潜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