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条约》的签订与葡萄牙使团的入京,标志着华夏帝国的外部威胁暂时缓解,国势如日中天。然而,巨大的胜利与繁荣之下,潜藏的暗流并未平息。帝国疆域空前辽阔,内部势力错综复杂,江湖之中,虽有武道院整合,但仍有不少奇人异士、隐世门派,或持才傲物,或心怀叵测,对朝廷的权威阳奉阴违,甚至暗中觊觎那至高无上的权柄与深宫禁苑中的武学秘藏。
晁盖深谙,治国仅凭仁政与威压尚且不足,尤在尚武之风浓郁的此世,更需要一种超越世俗权力的绝对震慑,一种足以让所有宵小之辈想起便心生寒意、不敢妄动的象征性力量。他需要一场盛典,一场超越世俗权势、直指人心本源的表演,来巩固这鼎盛之世的秩序。
这一日,秋高气爽,月明星稀。一道突如其来的诏书,由东厂高手与禁军飞骑传檄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四海升平,国运昌隆。然武道精神,不可或废。今有绝世剑客,万梅山庄西门吹雪,白云城主叶孤城,皆乃当世剑法之巅。朕感其才,特许二人于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于紫禁之巅,太和殿上,论剑证道。天下武林同道,皆可观礼,以彰武道无极,以显天朝胸襟。钦此!”
此诏一出,举国哗然!紫禁之巅,太和殿上!那是天子理政、接受万国朝拜的至高所在!竟允许两名江湖剑客在此比剑?这是何等的恩宠,又是何等的自信!
消息像野火般燃遍大江南北,整个江湖都沸腾了。无论是名门正派的掌门长老,还是隐居山林的奇人异士,亦或是混迹市井的豪强游侠,无不将目光投向了那座位于帝国心脏的辉煌皇城。无人敢想象,究竟是何等惊才绝艳的比试,才配得上那紫禁之巅的舞台。
八月十五,转眼即至。
是夜,汴梁城万人空巷。皇城之外,人山人海,虽无法亲眼得见,亦想感受那绝世一剑的风采。皇城之内,受诏前来观礼的武林名宿、朝廷重臣、乃至番邦使节(包括那几位心神不宁的葡萄牙人),皆肃立于太和殿前宽阔的广场之上,鸦雀无声,翘首以盼。
月光如水银泻地,将汉白玉的广场和巍峨的太和殿映照得如同仙宫琼宇。晁盖端坐于殿前丹陛之上特设的龙椅,狄仁杰、王阳明、岳飞等重臣侍立两侧,神色平静。米苍穹如同影子般立于晁盖身后阴影中,气息若有若无。
时辰将至,万籁俱寂。
忽然,一阵极淡的梅香,不知从何处飘来,清冷孤傲。众人只觉眼前一花,一道白衣身影已悄然立于太和殿东侧飞檐的吻兽之上。来人面容冷峻,目光清澈如寒星,手中无剑,却仿佛整个人就是一柄出鞘的利剑,正是西门吹雪。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周围的月光似乎都变得冰冷了几分。
几乎在同一瞬间,西侧飞檐上,一道孤高的身影仿佛凭虚御风而至,青衫飘飘,宛如天外飞仙,正是叶孤城。他负手而立,眺望远方,眼神寂寞而骄傲,仿佛这世间万物,皆不入其眼。
两人并未言语,目光于空中交汇,剑气已生!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广场上观礼的武林高手们无不感到呼吸一窒,体内真气为之凝滞。葡萄牙使节们更是面色发白,他们无法理解这种超越物理规则的气势威压,只觉得一种发自灵魂的战栗。
“请。”西门吹雪开口,声音平淡,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请。”叶孤城回应,同样简洁。
没有预兆,两道身影同时动了!
西门吹雪的剑何时出鞘,无人看清。只见一道寒光,如惊鸿,如匹练,直刺叶孤城。这一剑,简单、直接、迅疾,没有任何花哨,却蕴含着对剑道最纯粹的理解,是诚之剑,一往无前,只为抵达剑的彼岸。
叶孤城的身影则骤然变得虚幻,仿佛化入了月光之中。他手中亦出现了一柄形式奇古的长剑,剑光展开,如同白云缭绕,无瑕无垢,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寂寞与辉煌。正是那招传说中的天外飞仙!此剑已近乎于道,是仙之剑,飘渺莫测,完美无缺。
“叮——”
一声清脆悠扬、绝非人间应有的剑击声,响彻夜空,仿佛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弦之上。
剑光乍合即分。两人身影交错而过,互换位置,依旧立于飞檐之上,仿佛从未动过。
谁赢了?
绝大多数人根本未曾看清那一瞬间发生了什么。只有如张三丰、王重阳(若已召唤)等寥寥数位绝顶高手,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随即化为一声悠长的叹息。他们看懂了,那已不是凡俗的剑术较量,而是两种极致剑道的碰撞与交融。
晁盖端坐龙椅,微微颔首。他身负九阳神功,灵觉远超常人,清晰地感知到那一刻的玄妙。西门吹雪的剑,在最后关头,收敛了杀意,点向了叶孤城的破绽,却未刺入;叶孤城的天外飞仙,亦在触及西门吹雪前,化实为虚,绕开了要害。
这不是生死相搏,而是道之印证。平手,是最好的结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