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关于南洋香料与航线的决议,迅速转化为帝国最高决策层的共识。然而,将战略构想变为现实,需要缜密的规划与强有力的执行。数日后,一场规格更高、参与者更核心的御前军事会议,在皇宫深处的枢密院作战厅内召开。
与会者,除了皇帝晁盖,仅有狄仁杰、王阳明(代表战略规划与后勤协调)、岳飞(陆军统帅)、戚继光(新晋东海都护,通过新铺设的试验性有线电报系统远程参会,声音略带杂音但清晰可辨)、以及新任户部尚书沈万三。
作战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南洋沙盘,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海岸线、主要岛屿、王国势力范围以及推测的航道。沙盘旁,悬挂着最新绘制的、细节更为丰富的南洋海图。
晁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点明主题:“诸位爱卿,南洋之利,关乎国运,已无需赘言。然,如何取之,如何守之,需有万全之策。今日便议定南下方略。戚将军,你身处东海前沿,先说说你的看法。”
墙壁上的扩音器传来戚继光沉稳的声音:“陛下,诸位大人。末将以为,经略南洋,与东海情势迥异。东海之敌,主要为倭寇,虽凶悍,然乌合之众,我以雷霆之势,可一举荡平。南洋则不然,诸国林立,关系错综复杂,且有西洋番鬼(指已开始渗透的葡萄牙、西班牙势力)暗中窥伺。若一味用强,恐激起众怒,使我陷入泥潭。”
他顿了顿,继续道:“故,末将建议,南下之初,当以‘宣威’与‘怀柔’为主,辅以必要的‘慑服’。可先遣一强大分舰队,护送使团,访问主要邦国如满剌加、暹罗、爪哇等,展示我舰炮之利,同时洽谈通商、设站事宜。对于盘踞航道的海盗,或冥顽不灵、主动挑衅的小邦,则需施以雷霆手段,速战速决,以儆效尤。待站稳脚跟,再图深远。”
岳飞凝神看着沙盘,接口道:“鹏举(岳飞字)赞同戚将军之见。南洋地域广阔,非单纯海战可定。即便控制海峡要道,若无强大陆师作为后盾,恐难真正掌控沿岸土地、弹压地方、应对可能的大规模陆上冲突。例如,若要与暹罗这等区域强国打交道,或将来在沿岸建立稳固基地,均需陆师力量。”
他手指点向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臣观此二地,地势重要,若能择要险之处,建立如东海都护府般之坚固基地,屯驻精兵,则进可攻,退可守,整个南洋海域,皆在我威慑之下。此非数千水师陆战营所能胜任,需调派经验丰富之野战军团。”
王阳明颔首道:“岳帅所言极是。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于南洋,我天朝当示之以威,怀之以德。威,在于无可匹敌之水师与可随时投送之精锐陆师;德,在于公平贸易、传播文明、不轻易干涉内政。如此,方可使诸国畏威而不怀德,真心归附,则航路自然通畅,利益方能长久。”
狄仁杰补充道:“后勤乃重中之重。远征南洋,路途遥远,补给线漫长。需在广州、琼州(海南)建立大型前进基地,囤积粮草、军械、修船物料。同时,需组建一支强大的远洋运输船队,归南海军团直辖,确保补给畅通。”
沈万三立刻表态:“户部与皇家商行可全力保障,前期投入可由海贸利润支撑,形成良性循环。”
众人的意见高度一致,南下战略的轮廓逐渐清晰:一支强大的、海陆结合的混合力量,以威慑和怀柔为主要手段,逐步掌控关键航道和战略要点。
晁盖听完众人的论述,心中已有决断。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目光扫过每一位重臣。
“诸位爱卿所言,深合朕心。南洋之事,确非戚将军东海一隅所能兼顾。当专设一军,总揽南洋攻略!”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朕决定,成立南征都督府,下设南海军团!此军团,需集我华夏最强之水师与陆师精锐,乃海陆并举之雄师!”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晁盖身上,等待着他宣布主帅人选。
晁盖的目光最终落在岳飞身上,这位以沉稳善战、精忠报国着称的绝世帅才。
“岳飞听令!”
岳飞神色一凛,踏步出列,单膝跪地:“臣在!”
“朕命你为南征大都督,总领南海军团,全权负责经略南洋一切军政事务!东海舰队需抽调部分精锐舰船并入南海舰队,另命工部、神机坊加速建造新舰,优先配备给你部!陆师方面,可从背嵬军、杨家军等部抽调精锐,组建两个海军陆战师,归你节制!后勤补给,由狄仁杰、沈万三统筹,倾力保障!”
“臣!岳飞领旨!必竭尽全力,扬我国威于南洋,不负陛下重托!”岳飞的声音铿锵有力,眼中燃烧着使命感的火焰。他知道,这将是一场不同于以往任何战争的全新挑战,也是他军事生涯的新高峰。
“戚继光听令!”
“末将在!”扩音器传来回应。
“你部继续镇守东海,巩固琉球,监控日本动向,并保障南下军团之侧翼安全!同时,全力配合岳飞都督,完成舰只人员调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