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妙子的到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华夏帝国的权力中枢和工匠阶层激起了巨大的涟漪。晁盖雷厉风行,翌日便连下数道旨意,其内容让整个朝野为之侧目。
第一道旨意,正式成立“皇家科学院”,秩同六部,直属于皇帝。任命鲁妙子为院正,授一品衔,总揽天下格物致知、技艺研发之事。原工部将作监之大匠、各地巧匠,凡经考核,皆可调入科学院。此旨一出,天下哗然。工匠之流,竟可官居一品,与宰相、枢密使并列?无数守旧文臣痛心疾首,直呼“礼崩乐坏”,但鉴于昨日朝会皇帝展现的强硬态度,无人敢公开反对,只能私下嗟叹。
第二道旨意,更是石破天惊。划拨皇城西苑大片土地,以及邻近的原北宋内府库藏之一,作为科学院专属用地,命名为“神机坊”。旨意中明确,“神机坊”内,一切研究,不受旧有礼法、科举经义约束,但有所需,户部、工部需优先调配资源,凡有阻挠者,以贻误国策论处!同时,皇帝内帑直接拨付白银百万两,黄金万两作为启动资金,其豪奢程度,令人咋舌。
第三道旨意,面向全国各州府张贴皇榜,招募奇人异士。不限出身,无论士农工商,甚至僧道囚徒,但凡在算术、格物、匠作、医药、天文、地理乃至奇巧淫技方面有特殊才能者,皆可至京城神机坊应试。一经录用,待遇从优,杰出者更可授官爵。这道旨意,如同在沉寂的民间投下了一颗火种,点燃了无数被正统学问排斥,却身怀绝技之人的希望。
旨意颁下,行动迅速展开。在米苍穹派出的东厂高手护卫下,鲁妙子手持圣旨,几乎是以“抄家”般的气势,迅速从将作监、军器监乃至民间网罗了一批已有名气的工匠。同时,皇榜所至之处,各地奇人异士怀着各种心思,开始向东京汴梁汇聚。
半月之后,皇城西苑已是另一番景象。高大的围墙圈起了大片区域,原本的亭台楼阁被部分改造,更多的则是新建起的、风格迥异的建筑:有高大宽敞、如同仓库般的“营造堂”,专门用于木工、铁器大型构件加工;有窗户众多、光线明亮的“格物堂”,用于精密仪器制作和实验;有烟雾缭绕、温度极高的“冶铸堂”,负责冶炼新型金属;甚至有引水而入的“动力堂”,据说要试验某种不靠人力畜力的机关。
神机坊核心区域,一间被鲁妙子命名为“天工阁”的大厅内,晁盖正在进行一次非正式的视察。陪同的只有鲁妙子以及闻讯赶来、充满好奇的“闲散人员”韦小宝。
厅内陈设简洁而奇特,四周是直达屋顶的书架,塞满了各种典籍、图纸,其中不少是晁盖从系统兑换或凭借记忆默写出的基础物理、化学、几何学知识。大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正在根据有限的知识,塑造着世界地形地貌的粗略模型。更有趣的是,厅内一角,摆放着各种奇特的模型:杠杆、滑轮组、浮力演示装置,甚至还有一个简陋的、用铜壶和竹管做的蒸汽机概念模型。
“陛下,您看。”鲁妙子指着沙盘上几艘新制成的舰船模型,眼中放光,“这是根据现有海船制作的模型,而这一艘,”他拿起一艘船身狭长、帆装独特的模型,“便是根据陛下赐予的【飞剪船】图纸,结合老夫的一些想法改进而成。模型水槽测试,其航速远超现有任何船型!”
晁盖接过模型,仔细端详。这模型做工极其精良,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可见鲁妙子及其初步组建的团队效率之高。“很好!鲁院正,模型测试虽好,但真船建造,困难几何?”
“困难不少,但皆有法可想。”鲁妙子自信满满,“龙骨所需巨木,已从西南深山寻得数棵合用的铁杉,正在特殊药水中浸泡处理,增强韧性。船体结构,老夫计划采用您提及的‘框架式’结构,而非传统的‘船壳式’,如此更能承受风浪。最大的难点,在于帆索和动力。”
他走到那个蒸汽机模型前,表情变得无比严肃甚至虔诚:“陛下所赐‘热能转机械’之原理,实乃开天辟地之创见。然,以此模型观之,欲产生足够推动巨舰之力,需解决锅炉耐压、活塞密封、传动效率等无数难题。其中任何一项,都需材料、工艺的极大突破。老夫已成立专门小组,日夜攻关,但目前进展缓慢,恐非短期能成。故远洋首航,恐仍需以风帆为主,但可借鉴此飞剪船型,大幅提升速度。”
晁盖点头,他深知蒸汽机不是一蹴而就的。“无妨,饭要一口口吃。优先保证飞剪船型的风帆舰船建造。蒸汽动力,可作为长远目标,持续投入研究。”
这时,在一旁东摸摸西看看的韦小宝凑了过来,笑嘻嘻地指着那个蒸汽模型:“鲁大师,这玩意儿噗噗冒气,像个大茶壶,真能推着船跑?那可太好玩了!以后咱们的船是不是就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了?”
鲁妙子对这位油嘴滑舌的韦爵爷有些无奈,但知他深得圣心,只得耐心解释:“韦爵爷,原理上确有可能。但实现起来,难如登天。就好比……嗯,好比要让一块石头自己飞起来一样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