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的眩晕感如同潮水般退去,脚踏实地的感觉重新回归,但踩到的并非泥土或岩石,而是冰冷、光滑得令人心安的金属地面。失重带来的耳鸣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低沉、稳定、仿佛来自地核深处的巨大嗡鸣,充斥着整个空间,并不刺耳,却无孔不入,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一种磅礴而古老的力量正在身边缓缓流淌、呼吸。
林越率先睁开眼睛,瞳孔因适应光线而微微收缩。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
他们站在一个巨大得超乎想象的圆形平台上。平台位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半球形大厅的边缘。大厅的穹顶高耸入云——字面意义上的“云”,因为穹顶并非岩石,而是由某种半透明的、流动着柔和星光的能量屏障构成,屏障之外是深邃的、缓慢旋转的暗色流体,偶尔有巨大的、散发着微光的几何结构如同深海巨兽般缓缓滑过,那是地核的能量洪流?亦或是方舟之心的外部屏障?
大厅本身灯火通明,光源来自墙壁和穹顶上镶嵌的无数散发柔和白光的晶体,将一切都照得亮如白昼。目光所及,是林立着无数巨大、结构复杂、闪烁着各色指示灯的未知仪器和设备,粗大的能量管道如同巨树的根系,沿着墙壁和地面延伸,没入视野的尽头。空气中弥漫着臭氧和冷却液的清新气味,温度适宜,湿度恒定,与外面矿洞的污浊、危险判若两个世界。
这里安静得可怕,除了那低沉的背景嗡鸣,听不到任何其他声音,仿佛一座沉寂了万古的机械神庙。宏伟,精密,却死寂。
“我们……到了?”汉克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环顾四周,眼中充满了震撼。作为受过训练的士兵,他见过人类最先进的科技,但与此地相比,如同石器时代面对星际文明。
乔扶着依旧虚弱的戴克(经过了初步治疗和能量补充,状态稍好),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石爪则警惕地握紧了骨刀,野兽般的本能让他对这片过于“干净”和安静的环境感到不安。
林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震撼中冷静下来。他低头看向怀中,那个金属盒子(密钥)表面的蓝色光膜已经隐去,裂纹依旧,但触手冰凉稳定,不再有能量泄露的迹象。圆盘传来一种回到“家”般的、温暖而平稳的共鸣感,指向大厅的深处。
“这里就是方舟之心……或者说,是它的外围区域。”林越确认道。根据备用节点的信息和眼前的景象,这里无疑是最终的目的地。
他尝试通过圆盘去感应方舟之心的核心,能感觉到一股浩瀚如海的能量沉睡在正前方遥远的下方,但连接极其微弱,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方舟之心确实如信息所说,处于深度休眠状态。
“我们现在怎么办?这里……看起来没有敌人?”乔小声问道,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引起轻微的回音。
“不要掉以轻心。”汉克恢复了职业军人的警惕,检查了一下能量步枪,能量在节点补充后恢复了三分之一,让他有了一丝底气。“这么大的地方,不可能没有防御机制。我们得找到控制中心,或者……能唤醒它的方法。”他看向林越,尤其是他手中的密钥。
林越点头,借助圆盘的指引,看向大厅中央方向。那里有一条宽阔的、微微向下倾斜的主通道,通道两侧排列着更多沉默的机器和关闭的闸门。
“跟我来,小心点。”
四人组成防御队形,由林越持圆盘开路,汉克持枪警戒侧翼,石爪断后,乔搀扶着戴克居中,小心翼翼地沿着主通道向前探索。
通道漫长而寂静,两旁的设备大多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少数指示灯在规律闪烁。他们经过了几个岔路口,通向不同的功能区,有的门牌上标记着无法识别的文字和符号(但圆盘能模糊翻译出“能源调控”、“生态维持”、“防御阵列”等含义)。一切都井然有序,却也毫无生气。
走了大约十几分钟,通道尽头出现了一扇异常巨大的、雕刻着复杂星辰图案的合金大门。大门紧闭,表面流动着微弱的能量纹路。圆盘的共鸣在这里变得最为强烈。
“核心区域的入口?”汉克推测。
林越将圆盘贴近大门,大门毫无反应。他又尝试将密钥盒子靠近,盒子微微震动,大门上的能量纹路亮了一下,但随即熄灭,大门纹丝不动。
“权限不足?还是需要特定方式开启?”林越皱眉。看来直接进入核心没那么容易。
就在他们研究大门时,侧面一条较小的通道内,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机械运转声!
“戒备!”汉克立刻举枪瞄准。
声音由远及近,一个约半人高、底盘装有悬浮装置、形似倒扣碗盖的银白色机器人,悄无声息地滑行出来。它没有武器,顶部有一个闪烁蓝光的传感器,正对着他们。
机器人停在数米外,传感器扫过四人,最后聚焦在林越手中的密钥盒子上。一个平静的电子合成音响起,使用的是那种古老的守护者语言,但通过圆盘的共鸣,林越能理解其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