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顾家院里,姚玉兰正坐立难安。耳朵一直竖着听后院的动静,生怕出什么岔子。
忽然听到后院传来板车轱辘碾压地面的声音,她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快步跑到后门,一把将门拉开。
看到板车上堆得高高的、被帆布盖得严严实实的物资,姚玉兰的眼睛瞬间亮了,连忙伸手抓住车把帮忙推车:“这么多?”
宋心悦笑着点头:“我想着一次性买够一个冬天的肉菜,就多弄了点。”
“快进来,快进来,心悦,你先去堂屋坐会。” 姚玉兰一边推着板车往院里走,一边道,“妈等会就给你拿钱。”
宋心悦笑着点头:“行,都听您的。”
嫁进顾家四个月了,婆婆的性子她是知道的。
等板车进了后院,姚玉兰将后门锁上:“我把前院的门锁了,省得让人看见了,咱们把东西推到前院去。”
说着,她快帮着顾清和一起把板车往院子中间推。
顾清和一边推车一边提醒:“妈,等会儿掀开帆布,您可别吓着。”
姚玉兰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手上的力气却没减:“看着板车堆得这么高,我心里早就有个数了,就算再多,妈也能受得住。咱们家这么多人,再多也够吃。”
板车刚停稳,就见顾老太太从厨房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擦碗布,看到板车上的物资,也忍不住惊讶地问:“这得有多少东西啊?这得要不少人情吧!”
她特意说这话,也是在提醒顾家人。
宋心悦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呵呵笑了两声 ,好像确实是有点多了。
顾清和上前,一把掀开盖在上面的帆布。随着帆布落下,车上的物资瞬间露了出来:装着活鸡鸭鹅的竹筐歪歪扭扭地摞在上面,下面是用麻绳捆好的猪肉、牛羊肉,旁边还堆着鼓鼓囊囊的粮食袋子和两筐鸭蛋,十条胖头鱼摆在最外侧,场面格外壮观。
院里的人都惊住了,姚玉兰瞪圆了眼睛,好半天才缓过神来:“我的老天爷,这也太多了!”
“先别愣着了,赶紧把东西都搬到厨房的仓库里去!” 顾老太太反应过来,连忙指挥,“我已经让雅琴带着睿辰回屋里待着了,省得他这孩子看见新鲜东西,嘴没个把门的,说出去惹麻烦。”
众人连连点头,顾振邦和顾清和父子俩率先动手,一人扛着一袋子粮食往厨房走;金玉芝和顾老太太则小心翼翼地搬着装鸭蛋的筐子。
宋心悦也想帮忙,却被姚玉兰一把拉住:“你怀着孕呢,别动手,站旁边看着就行。”
等所有东西都搬进厨房仓库,顾老太太看着堆得像小山似的肉和菜,皱着眉说:“这肉可不能这么放着,得赶紧处理了,不然晚上招了老鼠,可就糟了。”
顾振邦点点头,思索着说:“下午我来把肉切了,装到缸子里腌上。不过咱们家的缸够不够用啊?不够的话,我让清和下午去买。”
姚玉兰早就有了主意:“让清和在房梁上多打几个钉子,到时候把腌好的肉挂起来,牛羊肉用缸装着,应该差不多够了。”
宋心悦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么多需要处理的物资,尴尬地笑了笑。
拿的时候只觉得痛快,没考虑后续的处理问题,现在才意识到,这么多东西处理起来光是切肉、腌肉,可是个不小的活儿,估计全家人都得忙上大半天了。
吃完午饭,宋心悦拿着姚玉兰给的五百块钱,回了房间午睡。
……
日子转眼进入十二月,京市的天气越发寒冷,寒风刮在脸上,疼得人睁不开眼。宋心悦、
王雅琴和顾清瑶再也没法骑自行车上班,便每天走路上下班。姚玉兰心疼她们,怕路上冻着,每天早上都要煮两姜汤让她们喝了再去,中午还会准时把热乎饭菜送到供销社。
供销社有炉子,不少同事都选择早上带饭,中午在炉子上热一热对付着吃,可姚玉兰总说,供销社人多,怕饭菜热不透,孩子们吃了凉饭凉菜,吃坏了身子就麻烦了。
便每天雷打不动,骑车给三人送饭。
宋心悦三人心里满是感动,连供销社的妇女同志们都羡慕不已,常跟她们说:“你们这婆婆可真好,比亲妈还贴心!我们家那位,能把饭做熟就不错了,哪还能想着给送过来。”
宋心悦听着,心里暖暖的,越发觉得自己嫁对了人,进了个好人家。
宋心悦正坐在炉子旁,一边烤着手,一边吃着姚玉兰送来的酸豆角炒肉末盖浇饭。
知道她怀孕后爱吃酸的,姚玉兰特意多放了酸豆角,吃得她胃口大开。不忙的时候,陶芳总不让宋心悦起身,顾客来了都是她主动上前招呼。
刚吃完饭,宋心悦把饭盒收进布包,打算去二楼王雅琴的柜台眯一会儿 ,二楼日杂区顾客少,比一楼安静。可还没走到楼梯口,就看见胡红霞急匆匆地走了过来,径直走到粮油区,一口气买了二两红糖、十个鸡蛋,还有一斤白面。
宋心悦在供销社上班已经两个多月了,平时见胡红霞来买东西,都是按需采购,从没像今天这样一次性买这么多精贵物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