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文章是你写的?”裴珩看着手里的文章,疑问的声音却有些飘忽。
裴允之低着头,心情忐忑:“是儿子写的。”
裴珩又看了几眼,只觉得头晕脑胀,眼睛都有些花了。
要没眼花,他裴珩的儿子,怎么能把文章写成这样!!
裴允之没有听到习以为常的训斥,还以为这回写的让裴珩满意了。
心中不禁浮起一丝期待,小声说道:“这篇文章先生也看过,还夸了几句。”
“夸了几句?”裴珩重复着这句话,几乎是本能地脱口而出,“让他滚蛋。”
裴允之一呆,抬头看向裴珩。
裴珩怒意直冲天灵盖,把文章甩到裴允之脸上:“这么狗屁不通的东西,你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这里,还有这里,我两年前不是教过你吗?书上的原话,竟然能给我写错!”
裴允之被骂得抬不起头,下意识就跪了下来,哭丧着脸,低头不敢反驳。
两年前教的东西,他早就忘了。
正常人都会忘记的。
裴珩气得心口突突跳:“你都十五了,四书五经还不能倒背如流?还有,你这字迹,只是一段时间不练,怎么还倒退了?”
作为一个学霸,不,是超级学神,裴珩真的无法理解。
人再笨,资质再不好,十四岁还不能背完四书五经吗?
当年他上学,很多东西都不用老师讲,翻翻书本就全记住了。
翠姨娘只是跟着伺候他,老师讲时留心听了听,就能把书上内容倒背如流。
过目不忘,这是基本技能。
至于练字,他就不说了,客观物质条件太好。
就说翠姨娘,初时偷学没有条件,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出来的字都比裴允之强。
“我,我……”裴允之被骂得抬不起头,更不敢给自己辩解。
“都是儿子不好,不怪先生。”
他很喜欢现在这个先生,这个先生会表扬他,会对他说“二爷已经很努力,不是每个人都有裴大人的天分”。
连中三元,这是能名留青史的成就。
“把你教成这样,还不怪他?”裴珩血压直冲天灵盖,高声喊道,“翠珠!”
本以为躲到外头就能逃过一劫的翠姨娘,万分无奈地推门进入。
作为另一个学神,翠姨娘对于裴允之的课业也十分无语。
她也不能理解,裴允之为什么学不会。
只能感慨:辅导孩子作业,哪有不疯的。
“大人。”翠姨娘上前。
裴珩道:“再给允之换个老师,这次我亲自挑选。”
“是。”翠姨娘应着,心里却在吐槽:亲自挑选好几回了,从结果看,没差别。
裴允之顿时急了:“父亲,我不想换老师。”
“老师把你教成这样,留着他做什么?”裴珩怒声说道。
裴允之急切地说:“是儿子愚笨,与先生无关。”
翠姨娘也觉得裴允之的话在理——不是老师把裴允之教成这样,而是裴允之只能学成这样。
从裴允之启蒙起,就不停换老师,没有一个老师能留满一年。
当然,这话她是不敢说的。
“大人。”
陈默推门进来:“兵部尚书周大人,求见大人。”
裴珩眉头皱起:“不见。”
“周大人正往这里走,管事拦不住。”陈默说着,“我这就把他打出去。”
周仲鹤那架势,拦是拦不住了,只能打出去。
裴珩被裴允之气得头都要炸了,当即道:“那就打出去。”
话音刚落,就听门口传来周仲鹤的声音:“裴兄,好生无情,竟然要打我出去?”
翠姨娘给裴允之使了个眼色,裴允之捡起地上的文章,悄悄从后门退下。
周仲鹤进到屋里,不用裴珩招呼,径直在客席上坐了下来。
裴珩看他这副模样,知道是赶不走了,直接道:“你那个兄长,就别捞了,让他在里面待着吧。”
“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周仲鹤一边作揖一边说。
翠姨娘端茶上来,奉上茶碗后便退到一边。
“你这都‘最后一次’多少回了?”裴珩说着,“我早就说过,你那个兄长,不该留他在京城,把他贬出京去,你也能得个清净。”
周伯鸾和周仲鹤,是京城有名的才子兄弟。
兄弟俩一起参加春闱,周伯鸾高中状元,周仲鹤是第十名的进士。
又因两人素有才名,放榜当天,可谓风光无限。
因为名声太大,景和皇帝格外留意。
周仲鹤确实有本事,不但文章写得好,官也做得好,一路升迁,已是兵部尚书,实权重臣。
周伯鸾就……特别“正直”。
景和皇帝说东,他非说西;景和皇帝要他打狗,他非得问“为什么要打狗”“狗犯了什么错”,说不清楚还不行。
一次两次后,景和皇帝就不喜欢他了。
堂堂状元郎,还有个兵部尚书的弟弟,混到现在还只是个五品小官,由此可见周伯鸾的仕途走得多不顺。
周伯鸾被景和皇帝嫌弃,却仍秉持着臣子的“高尚节操”,坚定地认为“作为臣子得勇于劝谏,皇帝犯了错得指出来,让皇帝有改正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