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家属院里飘起了淡淡的桂花香。林晚秋下班回来,手里拎着军区食堂特供的月饼——油纸包着的四块,两块五仁的,两块豆沙的,用细细的麻绳捆着,这是部队对军属的节日慰问。
“妈妈!”冬冬从屋里跑出来,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月饼,“今年有豆沙馅的吗?”
“有,给你留了一块。”林晚秋摸摸儿子的头,把月饼递给他,“先放着,等明天过节再吃。”
冬冬乖巧地点头,捧着月饼跑进屋里放好。
陆沉舟从厨房探出身来,腰间系着林晚秋那件蓝底白花的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回来了?我在试着包饺子,面好像和硬了。”
林晚秋放下布包,洗净手走进厨房:“我来看看。”
盆里的面团确实有些硬,她慢慢往里加了点温水,重新揉搓起来。陆沉舟站在一旁看着,眼神温柔。
“今天医院忙吗?”他问。
“还好,康复门诊来了两位新伤员,都是边境下来的,手臂神经损伤。”林晚秋一边揉面一边说,“我用你之前康复时的方法给他们治疗,效果应该不错。”
陆沉舟点点头:“那套手法确实管用。”
这几个月来,林晚秋整理的康复手册已经初具雏形,她用蜡纸刻印了十份,先给医院的同事试用,反响很好。而陆沉舟也渐渐习惯了在工作和家务之间找到平衡,甚至学会了做几样简单的家常菜。
晚饭后,一家三口坐在院子里乘凉。北方的秋夜已有些凉意,陆沉舟给林晚秋披了件外衣,又检查了冬冬的衣领是否系好。
“明天就是中秋了。”林晚秋望着天空中那轮渐圆的月亮,轻声说。
“嗯,今年咱们一家总算能团圆了。”陆沉舟说着,轻轻握住她的手。
去年中秋,林晚秋还在中医学院进修,只能通过书信寄托思念。前年这时,陆沉舟还在边境线上执行任务。再往前推,那些年月里,他们之间总隔着无形的墙,即便同在一个屋檐下,心却相距甚远。
如今,这一切都不同了。
“李政委今天找我谈话了。”陆沉舟忽然说,“组织上可能要在年底前调我去军区司令部工作。”
林晚秋转头看他:“这是好事啊,你的能力和贡献,早就该晋升了。”
“但可能要经常下部队,不能天天回家。”
林晚秋沉默片刻,然后微笑道:“没关系,我和冬冬会照顾好自己。你知道的,我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
陆沉舟望着妻子坚毅而温柔的侧脸,心中涌起一阵暖流。是啊,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处处保护的林晚秋了。这些年来,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爸爸,你看月亮好圆啊!”冬冬指着天空喊道。
夜空中,明月如玉盘般悬挂,清辉洒满小院,也洒在千家万户的屋顶上。
“还差一天才最圆呢。”陆沉舟把儿子抱到膝上,“明天晚上的月亮才是最圆的。”
“就像我们家的团圆一样,对不对?”冬冬仰着小脸问。
夫妻俩相视一笑,林晚秋的眼角有些湿润:“对,就像我们家的团圆一样。”
第二天是中秋节,家属院里格外热闹。一大早,林晚秋就带着冬冬去服务社排队,凭副食本买了半斤花生、二两芝麻糖。回来的路上,碰见了周婷婷,她手里也提着大包小包。
“林医生,过节好啊!”周婷婷主动打招呼,笑容真诚。
“周老师也好,买这么多东西啊?”林晚秋笑着回应。
“是啊,老张他们连队今晚搞联欢,让我去帮忙布置。”周婷婷说着,从兜里掏出个小纸包,“这是我娘家寄来的龙井,知道你爱喝茶,分你一点尝尝。”
林晚秋有些意外,但还是接了过来:“太谢谢了。”
自从上次和解后,周婷婷变得友善多了,甚至还来跟林晚秋学过几次针灸,说是想给她母亲治腿疼。
“听说你家陆团长要高升了?”周婷婷压低声音问。
“还没定呢,只是有可能。”林晚秋谨慎地回答。
“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周婷婷笑道,“你家陆团长能力强,又立过功,早就该晋升了。说起来,你们俩现在可是咱们家属院的模范夫妻,事业家庭两不误。”
林晚秋谦虚地摇摇头:“哪有你说得那么好,不过是互相扶持罢了。”
回到家,陆沉舟正在院子里修理冬冬的小木马,见林晚秋回来,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
“周老师刚才说,你要高升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林晚秋把买回来的东西放好,轻声说。
陆沉舟笑了笑:“家属院就是这样,什么事都传得快。”
“她还夸我们是模范夫妻呢。”
“那我们可不能辜负这个称号。”陆沉舟打趣道,接过她手里的东西,“今晚的月亮一定会很美。”
傍晚,陆沉舟下厨炒了两个菜,又煮了一锅饺子。虽然饺子煮破了好几个,但林晚秋和冬冬都吃得很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