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菜市场门口的风还带着昨夜的凉意。宋小满把小吃车支稳当,架上平底锅,倒上金黄的油。火苗地窜起,映亮了她身上那件樱花粉的旗袍。她把袖口利落地卷到手肘,拿起擀面杖开始揉面。
陈砚舟站在三米外的豆浆桶旁,低头看了眼手机。屏幕上跳出简短的消息:坐标已发,开始。
他没回复,只是把手机塞回裤兜,朝宋小满微微颔首。
第一锅锅贴下锅,热油立即欢快地滋啦作响。面皮贴在铁板上,迅速泛起诱人的金黄色。没人察觉,每一张锅贴的底部,都用可食用油墨印着一行细小的字迹——那是赵德利的罪证。
赵德利收海鲜公司三百万,时间是去年六月。
赵德利批条子强拆老街面馆,商户补偿款被克扣。
赵德利儿子留学费用,全部由本地建筑商支付。
这些字,只有把锅贴翻过来才能看清。
宋小满挂出招牌:今日特价:正义锅贴,附赠安心豆浆。
第一个光顾的是个穿背心的大爷,手里拎着鸟笼子。他眯眼瞅了瞅招牌,好奇地问:啥叫正义锅贴?
宋小满嫣然一笑:吃了您就知道。
大爷掏出五块钱,买了一个。刚咬一口,突然停住,哎?这底下怎么有字?
他翻过锅贴,眉头渐渐拧紧:赵德利?这不是咱们副市长吗?说他收钱?
旁边的人好奇地凑过来:让我也看看!
不一会儿,摊前就围了一小圈人。锅贴一张张卖出去,有人当笑话看,有人说是恶作剧,但也有人盯着那行字,脸色慢慢沉了下来。
这事……我好像听说过。一个卖菜的大婶低声说,我表哥就在那个工地上干活,工资拖了八个月都没发。
她当即掏出手机,拨通了110。
我要举报,赵德利贪污。
电话那头的接线员愣了一下:您说什么?能重复一遍吗?
大婶又清清楚楚地说了一遍,还报上了锅贴上的具体金额和时间。
挂了电话,她抬头对宋小满说:再给我来一个锅贴,我这就叫我妹夫也来买。
消息像热锅里爆开的豆子,噼里啪啦地传开了。
不到十分钟,摊前排起了长队。锅贴供不应求,宋小满手脚麻利地包馅、擀皮、煎制,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陈砚舟不动声色地混进队伍,买了一份,当场翻开锅贴底,朗声念道:赵德利收受礼品公司回扣五十万,发票日期为春节前一周。
说完,他当众打开手机录音功能,再次拨打110。
你好,我叫陈砚舟,我要实名举报赵德利受贿。证据来源合法,可通过食品底部文字核实。
挂了电话,他把录音上传到短视频平台,标题直接写成:我吃的锅贴,写着副市长的罪证。
视频发布三分钟,点赞就破了十万。
全市各派出所的举报电话开始响个不停。
我要举报赵德利!
我也要举报!
你们去查查他老婆名下的房产!
接线员根本应接不暇。系统提示音不断响起:今日举报量超负荷,自动转入延迟处理队列。
警局值班室一片忙乱。队长冲着技术科喊:查!到底是谁在组织集体举报?
技术科很快回复:不是机器人,全是真人来电。IP遍布全市,集中在老城区菜市场一带。
与此同时,市政府大楼十七楼。
赵德利正在品早茶,手机突然剧烈震动。秘书慌慌张张地冲进来:不好了,全网都在传锅贴举报,警局热线被打爆了!
他猛地站起身,茶杯一声摔在地毯上。
锅贴?什么锅贴?
秘书调出短视频平台的热搜榜。第一条赫然是:#锅贴里的贪官证据#。
下面挂着陈砚舟那段录音视频,播放量已经突破百万。
赵德利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他一把抓起电话:给我查!那个摊子是谁在背后指使?立刻派人去给我砸了!
十分钟后,三个穿着短袖的男人气势汹汹地走进市场。领头的手里拎着根铁棍,直奔宋小满的摊位。
谁准你们在这摆摊的?领头的狠狠踹了一脚推车,知道这是谁的地盘吗?再卖一张罚一万!
锅贴锅被掀翻,热油泼了一地,火苗地窜起老高。
围观的人群惊叫着往后躲。
宋小满死死抱住剩下的半筐锅贴,往后缩了缩身子。
陈砚舟从人群里缓步走出,手里端着一碗炒饭。
他一句话也没说,抬手就把炒饭甩了出去。
令人惊奇的是,饭粒在空中四散开来,突然静止不动。
每一粒米饭上都浮现出清晰的画面——
三个男人坐在饭店包厢里,对面是个穿西装的老板。其中一人正伸手接过一个厚厚的信封,点头哈腰。
画外音清晰可辨:这是上次拆店的封口费,二十万,每人六万六,剩下两万请兄弟们喝酒。
画面循环播放,连桌上菜单的字迹都看得一清二楚。
围观群众一片哗然。
这不是天天巡逻的那个城管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