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穿越云层,将北京城远远抛在身后。何雨柱靠在舷窗边,望着下方渐小的城市轮廓,面色平静,内心却波涛暗涌。这次短暂的归乡之行,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时代的巨变,也映出了人性的顽固。秦淮茹那阴魂不散的恶意攻击,许大茂不尴不尬的试探,都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有些恩怨,并不会因时间和距离而消弭。
然而,与这些龌龊伎俩相比,此次北行更大的收获,是亲眼所见的、那片广袤土地上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那种蓬勃发展的势头,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任何宵小都无法阻挡的时代洪流。
回到香港,何雨柱没有片刻停歇,立刻投入到新一轮的谋划中。他首先迅速而果断地处理了秦淮茹掀起的舆论风波。根据既定的预案,欧阳文山联络好的几家内地有公信力的媒体和网络大V,及时发布了澄清文章和理性分析,指出匿名材料的漏洞百出和恶意中伤的本质;同时,张律师团队也向相关平台发送了律师函,要求删除不实信息。由于何雨柱方反应迅速、证据有力,加之内地舆论环境也在逐步规范,这股小风浪并未掀起太大波澜,很快平息下去。陈伯那边的调查也反馈回来,许大茂在此事中似乎并未直接参与,更多是隔岸观火,或许是在等待时机。何雨柱记在心里,暂不理会。
处理完手尾,何雨柱召集了核心团队——娄晓娥、何晓、欧阳文山以及丰裕资本派驻的郑总代表,开了一次重要的战略会议。
“这次回去,看了不少,也想了不少。”何雨柱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众人,“北边的市场,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要复杂,机会也多,风险也大。秦淮茹、许大茂之流,不过是螳臂当车,不足为虑。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就因噎废食,放弃这片广阔天地。”
他让何晓展示了此行收集的市场资料和拍摄的影像。看着超市里琳琅满目却品质参差的预制菜货架,看着新派餐厅里摩肩接踵的年轻食客,看着老字号门前依然排起的长队,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浪与需求。
“我的想法是,”何雨柱缓缓说出思考已久的计划,“‘何记’下一步的战略,要调整。不能只盯着香港这一亩三分地,要北上。”
此言一出,众人反应各异。娄晓娥有些担忧:“柱子,内地情况复杂,人生地不熟,政策也吃不准,贸然进去,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何晓则跃跃欲试:“爸!我支持!市场太大了!光是预制菜这一块,就是蓝海!”
欧阳文山比较谨慎:“北上是大势所趋,但具体路径需要仔细谋划。是直接开店?还是技术合作?或者品牌授权?”
郑总代表则从资本角度分析:“何老板,北上战略与丰裕的投资理念相符。内地消费升级趋势明确,对高品质餐饮和食品需求旺盛。关键是选择正确的切入模式和合作伙伴,控制风险。”
何雨柱点点头,显然已成竹在胸:“直接开大型酒楼,目前时机不成熟,管理半径太长,风险不可控。我考虑分三步走:
第一步,技术输出与品牌试水。 利用我们和新加坡AMCC合作积累的经验,在内地寻找一家有实力、有口碑、理念相符的餐饮企业或食品工厂,进行技术合作。我们可以输出‘何记’的核心酱料配方、菜品标准化工艺和厨师培训体系,对方提供生产基地和本地渠道,共同推出高端预制菜或调味品系列,打‘何记技术监制’或联合品牌。这样轻资产运营,风险小,见效快,也能试探市场反应。
第二步,人才孵化与文化交流。 将‘何记厨师学堂’的模式部分引入内地,与当地的烹饪学校或餐饮协会合作,开设‘何记融合菜研修班’,培养认同我们理念的厨师人才,同时传播中华饮食文化。这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为未来扩张储备人才,提升品牌美誉度。
第三步,择机落地,打造标杆。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当时机成熟、团队准备好之后,再考虑在北京或上海等一线城市,开设一家真正的‘何记’旗舰店。这家店不能是香港店的简单复制,必须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打造成为展示‘何记’最高水准和文化理念的标杆。”
这个“三步走”战略,思路清晰,循序渐进,既积极进取又稳扎稳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尤其是以技术合作为先导的思路,有效地规避了初期大规模投入的风险。
方向既定,团队立刻行动起来。欧阳文山负责利用媒体和学界资源,寻找合适的潜在合作伙伴;何晓带领团队深化预制菜和调味品的技术方案;丰裕资本则动用在北方的投资网络,物色有实力的食品工业企业。
就在“何记”北上战略紧锣密鼓推进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悄然降临。之前在上海考察时有过一面之缘、对“何记”理念颇为赞赏的那位区领导,通过中间人递来消息:上海浦东一个定位高端的国际化社区项目,正在全球招募特色餐饮品牌入驻,旨在打造一个“世界美食汇”的概念,对方诚挚邀请“何记”参加遴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