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旧地起悲风,白骨堆山血染红。
赵括空谈兵术浅,秦军猛战霸图雄。
秦国犹如一头狡黠的猛虎,积极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这一策略使其在战国的舞台上如鱼得水,无往不利。它巧妙地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与远方的国家交好,而对邻近的国家则如饿虎扑食般采取攻势,逐步蚕食它们的领土。这种战略使得秦国在扩张过程中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避免了多线作战的困境,集中力量逐个击破敌人,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战略智慧。
与此同时,赵国也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胡服骑射。这场改革如春风化雨,让赵国的军队焕然一新,骑兵的战斗力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提升。赵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如疾风骤雨般迅猛,如雷霆万钧般震撼,令敌人闻风丧胆。赵国凭借着强大的军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东方六国中熠熠生辉,成为了唯一能够与秦国分庭抗礼的强国。它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稳稳地屹立在东方,散发出令人敬畏的气息,让人不敢对其有丝毫轻视。
然而,这两个强大的国家之间的矛盾却已经如同火山一般,喷涌着炽热的岩浆,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赵括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然后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秦将王龁就如同一头凶猛的饿虎,张牙舞爪地对赵国发动了凌厉的攻击。而赵国老将廉颇则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岳,他镇定自若地采取了固守的策略,依靠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的地势筑起铜墙铁壁般的壁垒进行防御。就这样,秦赵两国在长平地区僵持不下,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由于秦国是长途远征,其补给线就如同被切断源头的河流一般,逐渐干涸,陷入了被动的泥沼。而赵国虽然在本土作战,但长时间的战争也让他们如疲惫不堪的老马,整个国家都被这场战争折磨得苦不堪言。
就在此时,秦国范丞相使出“反间计”这一毒计,如瘟疫般在赵国迅速蔓延,谣言如狂风骤雨般污蔑廉颇贪生怕死,怯战不前。而赵孝成王却如被蒙蔽双眼的盲人般中计,撤换廉颇,启用毫无实战经验的我。反观秦国,却如独具慧眼的伯乐般秘密启用名将白起为主帅。
我快马加鞭,风驰电掣般赶到前线,秣马厉兵,撤换将领。彼时,国君却冷不丁地下令让我主动出击,而白起则佯装败退,我当时也不知道秦军主帅已经换人了,于是率领人马如饿虎扑食般乘胜追击。岂料,白起却出其不意地指挥秦军如狡兔一般从后方包抄赵军,截断了粮道。
我所率领的赵军被困 46 天,此时可谓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犹如困兽犹斗,与秦军多次激烈冲击,双方皆损失惨重,而赵国的救援部队却杳如黄鹤。最终,在穷途末路的绝境下,我只好带着精疲力竭的部队如困兽般拼死突围,结局可想而知,以惨败告终,我也不幸中箭殒命。最终,40 余万赵军走投无路,只得无奈投降,除了 240 名年幼的士兵被放回之外,其余的人皆被秦军残忍地活埋。
王大东闻此,心如刀绞,悲愤交加,不禁仰天长啸:“赵国自此精锐尽失,一蹶不振,再无抗衡秦国之能!”
“然秦国虽亦伤亡惨重(也有的说二十万),却艰难地扫除了统一之路上最大之障碍,如疾风骤雨般加速了横扫天下之进程。要说到赢正统一祖国的进程加快,你还是有一点贡献的。若是赵国继续任用廉颇,战争便会如拉锯战般继续耗下去,秦赵两国或许会如平分秋色般和谈罢兵,即便赵国失败,也不至于如落花流水般如此之惨,故而变数诸多,秦始皇统一祖国亦不可能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般如此迅速了。”
王大东稍作停顿,深吸一口气,然后情绪激昂地继续说道:“这场战役,就如同那直插云霄的巍峨丰碑一般,傲然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散发出耀眼而夺目的光芒。它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战斗,更是后世兵家们研习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光辉典范!”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带着听众们一同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这一战,就像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卷,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炼狱般的场景,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王大东的描述让人们仿佛亲眼目睹了战场上的血腥与杀戮,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与恐怖。
然而,这场战役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王大东接着说:“它更像是一面明镜,清晰地映照出综合国力、战略决策以及将领才能的极端重要性。在这场生死较量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只有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做出明智的战略决策,并拥有卓越的将领才能,才能在这残酷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最后,王大东将这场战役比喻为一颗璀璨的星辰,高悬于秦国统一进程的夜空中。“它是如此的重要,成为了秦国走向辉煌灿烂未来的关键转折点。正是因为有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秦国才得以一步步地迈向统一的道路,最终成就了其辉煌的历史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