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源村,海风裹挟着熟悉的咸腥气息扑面而来,林凡心中那份在省城积攒的些许紧绷感,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回归主场的踏实与从容。
村口码头,几艘晚归的渔船正在卸货,渔民们看到他,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小林回来啦!”
“省城大会开得咋样?长见识了吧!”
“凡哥!”
林凡一一笑着回应,脚步不停。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村尾的仓库——如今他的“林氏海洋”运营中心兼冷库。
推开仓库门,里面整洁有序,与昔日破败景象天壤之别。
一侧是分类存放的渔获保鲜区,另一侧则被改造成了简易的办公和装备维护区。
阿明正带着两个年轻小伙,仔细地保养那套珍贵的【初级深海探测声呐阵列】以及其他潜水装备。
“凡哥!”阿明见到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兴奋,“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下命令了!”
林凡点点头,目光扫过擦拭得一尘不染的设备,“辛苦了。李叔他们呢?”
“李叔带着王嫂他们去‘林氏一号’做日常维护和投喂了。按照你走之前定的计划,轮捕区这几天歇网,让鱼群恢复。”
阿明汇报得井井有条。
林凡心中欣慰,团队的运作已经步入正轨。
他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大幅海图前,这是他和阿明根据多次勘探、系统提示以及传统渔民的经验,一点点绘制拼接的,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笔标注了已知渔点、危险暗礁、洋流大致走向,以及那个引人注目的“破碎礁区”和更外围用虚线勾勒的未知海域。
“窗口期就在明后天,”林凡的手指点在“破碎礁区”边缘,然后向外划去,“这次,我们不走老路,沿着上次发现冷泉生物群落的边缘,继续向东南方向推进。阿明,气象和海流数据确认无误?”
“确认了!”阿明肯定地说,“根据你那个……呃,根据我们总结的预测方法,未来48小时,风向稳定东南,风力三级,海浪平缓,水下能见度预计良好。正是勘探的好时机!”
正说着,小玲也提着笔记本电脑走了进来。
她脸上还带着一丝旅途的疲惫,但眼神明亮。
“林总,和李总那边的合作协议初稿已经发过来了,我初步看了一下,条款基本按照我们谈定的。另外,这是省研究所张研究员刚发来的邮件,希望能获取我们近三个月‘金藻-珠贝’试验区的水温、盐度和基础生物量变化数据,说是用于他们的区域生态模型构建。”
林凡接过电脑快速浏览了一下邮件,沉吟片刻,“数据可以给,但只给试验区边缘的常规监测数据,核心区的详细生长记录和‘金藻素’浓度数据暂时保留。合作协议你牵头仔细核对,必要时可以咨询一下镇上的法律顾问,确保没有漏洞。”
“明白。”小玲认真记下。
这就是林凡现在的日常,赶海捕捞的具体事务逐渐交由阿明和李叔负责,他则更多地投入到战略规划、技术把控和外部联络上。
他深知,要想走得更远,必须依靠团队,而他自己,则要牢牢掌握核心方向和关键技术(系统)。
傍晚,林凡特意去了老村长家一趟,带了些省城的点心。
老村长见到他,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好好好,回来了就好!听说你在省里的大会上都给那些教授讲课了?给我们东源村长脸了!”
老爷子拍着林凡的肩膀,满是自豪。
“只是分享了些咱们的经验。”
林凡谦逊地说,随后话锋一转,“三爷爷,接下来我可能要去更远的海域看看,时间会长一点。”
老村长收敛了笑容,眼中透出关切和一丝了然:“是往‘破碎礁’那边,还是更远?那边水深浪急,可得小心。听说……最近有些不像是打渔的船在那边转悠?”消息灵通的老村长显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
林凡点点头:“嗯,我知道。会小心的。村里这边,还要您多照应。”
“放心吧,只要你这娃子是正干,我这把老骨头就肯定给你撑腰!”老村长的承诺掷地有声。
从老村长家出来,暮色已深。
林凡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小屋,而是信步走到码头。
月光洒在海面上,泛起碎银般的光辉。他的“海丰号”静静地停泊在泊位上,经过加固和部分改装,它已经不再是那条简单的旧木船,而是一艘能够应对中远海作业的可靠伙伴。
新购置的二手中型挂机在月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他凝视着黑暗深处的大海,心中思绪翻腾。
省城之行,开拓了他的视野,也让他感受到了压力。
学术界的要求是严谨和数据,商业伙伴追求的是利润和掌控,而潜在的竞争对手如“万洋渔业”,则像隐藏在深水下的鲨鱼,伺机而动。
陈教授的提醒言犹在耳。他之所以急于再次深海勘探,不仅仅是为了寻找新的资源,更是为了抢占先机,在“万洋”这类巨头彻底摸清那片海域之前,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和资源优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