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站在“海丰号”船头,手中紧握着那几枚从破碎礁区带回的紫珍珠贝。
贝壳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与实验室中那些散发着微弱金光的金藻素龙须菜,仿佛在冥冥中存在着某种呼应。
林凡在加固安保的“研发角”密室内,将紫珍珠贝与金藻素龙须菜置于相邻的模拟生态缸中。
他小心翼翼地操控着系统界面,启动了【生态模拟器】。
【正在模拟“金藻素”与“紫珍珠贝分泌物”生态交互...】
【模拟结果:兼容性良好,存在协同效应。】
【“紫珍珠贝”分泌物可小幅提升“金藻素”活性约8.5%;“金藻素”富集的水体环境能促进“紫珍珠贝”生长,并轻微提升其分泌物浓度。】
【初步判定,构建混合生态群落具备可行性,预计可使局部海域基础生产力提升15%-20%。】
“果然可以互补!”林凡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他立刻根据系统的提示,开始设计一个小型的“金藻-珠贝”共生实验区,就选址在“林氏一号”渔场那片背光的海沟边缘。
“阿明,带人在三号海沟东侧,用特制的防护网围出大约一亩的试验区。”
林凡布置任务,“小玲,负责调配根据系统【水质调节胶囊配方】改良的营养剂。大牛,检查我们之前制作的抗风浪聚乙烯管筏架,确保万无一失。”
“明白!”三人领命而去,团队运转高效。
共生实验区的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
林凡事必躬亲,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他深知,这个小小的试验区,可能关系到他未来海洋产业升级的基石。
期间,林凡也并未放松对渔场的日常管理。
他根据潮汐规律安排捕捞作业,并反复向队员们强调安全规程,要求大家必须穿戴好防护雨鞋和手套-7。
这天下午,林凡正在指导阿明如何根据新绘制的安全水道图调整巡逻路线,李叔的巡逻船快速驶近,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林子,这两天我们在渔场外围,特别是往‘破碎礁区’的方向,又发现了一艘陌生的钓鱼艇,行迹很可疑。”
李叔汇报,“它不像普通游客,总是在那片复杂水域转悠,但一见我们的巡逻船靠近,就立刻开走。”
“能看清船上的人吗?”林凡皱眉。
“距离太远,看不真切。但感觉……不像是一般的钓鱼客。”李叔摇头。
林凡沉吟片刻,说道:“暂时不要打草惊蛇。把无人机巡逻的频率提高,重点监控那片区域。另外,告诉所有出海的人,多加留意,但不要主动发生冲突。”
他怀疑,这艘钓鱼艇很可能与“海润渔业”有关,甚至可能是对方雇佣来进一步探查“破碎礁区”虚实的。
一周后,“金藻-珠贝”共生实验区初步建成。
在林凡的精心调配和系统【生态模拟器】的辅助下,被防护网圈起的小片海域,水质显得格外清澈。
林凡每日都会亲自下水观察记录。
他能清晰地看到,移植过来的金藻素龙须菜在紫珍珠贝附近长势格外旺盛,叶脉中的金色星点愈发活跃;而那些紫珍珠贝的贝壳色泽也似乎更加深邃,分泌出的具有净化水质和促进生长效果的黏液也似乎更多。
水下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也显示,这片实验区内聚集的小鱼小虾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区域,一个充满生机的小生态圈正在悄然形成。
“林哥,看来我们成功了!”小玲看着最新的水质检测数据和生物观察记录,欣喜地说。
“还只是第一步,”林凡虽然心中欣慰,但依旧保持冷静,“目前的协同效应还在初级阶段,稳定性需要长时间观察。而且,如何将这种小范围的生态优化,扩大到整个渔场,甚至未来更大的海洋牧场,才是真正的挑战。”
尽管如此,这初步的成功无疑给整个团队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又是一个大雾的清晨。海面上能见度很低,潮湿的雾气弥漫,连海浪声都变得沉闷。
林凡的【精准气象预测系统】提前36小时就预警了这场大雾。
他原本下令所有船只暂停出海,但安装在“破碎礁区”方向的一个水下声信标却传回了被触发的警报——有船只趁着大雾,再次闯入了那片敏感水域!
“不能再忍了。”林凡下定决心,“阿明,李叔,准备好我们的船,带上高清摄像设备和强光探照灯。我们得去看看,到底是谁对我们这片‘菜园子’这么感兴趣。”
“海丰号”如同离弦之箭,谨慎地破开迷雾,朝着声信标报警的方向驶去。
林凡站在船头,凭借着系统的微弱感知和对海图的熟悉,指挥船只沿着安全水道前进。
在接近一片名为“幽灵礁”的复杂水域时,透过弥漫的海雾,他们果然看到了一艘中型钓鱼艇的模糊轮廓。
对方似乎也发现了他们,立刻调转船头,加速想要逃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