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嘉三年
公元134年夏季四月,车师后部司马率领后王加特奴等人,在阊吾陆谷突袭北匈奴,最后大败敌军,还俘获了北匈奴单于的母亲。
五月,春夏两季没下过雨,导致庄稼都枯死了。皇帝没办法,就下了道圣旨大赦天下,想着说不定这样老天爷就能下场雨。不光如此,他还跑到德阳殿东厢,露天坐着诚心求雨。
皇帝觉得尚书周举学问渊博、懂得又多,就专门找他问有没有啥好办法能让老天爷下场雨。周举说:“皇上,我听说阴阳不调和,天地之气就不通畅。现在您不按照汉文帝、光武帝实行的治国之法治理国家,反倒学起了秦朝那种奢侈浪费的坏毛病。宫里好多宫女一直没被宠幸,因此天天抱怨;宫外还有不少男人打光棍娶不上媳妇。这旱灾都持续好几年了,可到现在也没见您真的改正这些问题。您光在外面晒着求雨,根本没用。再说了,您总爱搞些表面功夫,不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跟爬到树上去找鱼、倒退着走路想前进是一样的道理,根本行不通。您得实实在在的做些能提高百姓幸福指数的事,说话做事讲诚信,并改掉那些坏制度,再坚持做正道之事,别再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迷惑了。然后把宫里那些没被临幸过的宫女都放出去嫁人,再削减御膳房那些不必要的开支。《易传》里说,‘要是阳气乱了,天灾很快就会来’,希望您能好好想想!”
后来,皇帝又把周举叫来,当面问他朝廷现在有啥问题。周举说:“您得认真选拔官员,好好整治贪污**的现象,离那些奸邪小人远点儿。”皇帝接着问:“到底是谁在贪污**、谁又是奸邪小人啊?”周举回答说:“我之前一直在地方当官,突然被调到朝廷任职,对大臣们还不太了解。不过,在那些公卿大臣里,总是敢说实话提意见的,就是忠心的好官;只知道拍您马屁、就想保住自己地位的,肯定是奸佞之徒。”
太史令张衡也给皇帝上书说:“前两年京城发生地震,地面都裂开了。地裂说明朝廷的权力分散了,地震意味着老百姓心里不踏实。我私下担心陛下处理政事会有些懈怠,朝廷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够自主,对该处置的人下不了决心,结果导致权力和臣子们共享。但国家的权力可不能分散,好处也不能随便和臣子分享。希望陛下好好想想,贯彻学习古代好的制度和规矩,一定要把赏罚等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样一来,老天爷满意了,灾祸自然就没了。”
张衡还针对东汉建立以来,读书人都热衷研究《图谶纬书》这事,专门写了奏章,奏章里说:“《春秋元命包》里记载了公输班和墨翟的故事,可这俩人明明是战国时候的;书里还提到益州,可益州是咱汉朝才设立的。而且当年刘向父子整理皇家藏书,审定各家学说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收录《谶录》这种书。这么看来,《图谶》这些书肯定是西汉哀帝、平帝那时候编造出来的,都是些骗子用来骗人、给自己捞好处的东西。这些书的骗人把戏明摆着,可到现在都没人管。再说了,律历、卦候这些有实际用处、还经常能应验的学问,大家不愿意学,偏偏追捧这些根本没法验证真假的谶书,这就跟画家不愿意画真实的狗和马,却喜欢画虚无缥缈的鬼怪一样,因为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好画,瞎编的东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应该把这些《图谶》都收缴上来,彻底禁止,这样才能分清好坏,不让正经的经典被这些歪门邪道污染!”
到了秋天七月,钟羌的首领良封又带着人跑到陇西、汉阳这两个地方来捣乱了。对此,朝廷就赶紧下命令,让之前当过校尉的马贤担任谒者,去安抚各个羌人部落。冬天十月,护羌校尉马续带兵攻打良封,把他打的大败而逃。
十一月壬寅日这天,皇帝按照周举之前提的建议,就把司徒刘崎和司空孔扶都撤了职。过了三天,到了乙巳日这天,皇帝又任命大司农黄尚当司徒,光禄勋、河东人王卓当司空。
这时,耿贵人老是在皇帝面前给耿家的人求好处。皇帝经不住她的念叨,就下了诏书,让耿宝的儿子耿箕继承牟平侯的爵位。
公元135年春季,北匈奴呼衍王带兵入侵车师后部。皇帝得到消息后,就命令敦煌太守发兵救援,但战事不利。
二月丙子日这天,朝廷首次允许宦官可以收养义子并让其继承自己的爵位。当初,汉顺帝能够复位,主要就是依赖宦官的力量,因此宦官深受皇帝的宠信,他们这才得以参与朝政。面对宦官的干政,御史张纲就上书劝谏,他说:“臣考察了西汉文帝、东汉明帝时期的官场形势,那时国家的德政教化兴盛,宦官常侍不过才两人,赏赐近臣的财物,也不过数金而已,朝廷通过节约开支以重视民生,所以百姓家家户户都过得很富足。然而近年来,没有功劳的小人都能得到官爵,这并非是爱护百姓、重视国器、顺应天道的做法。”奏书呈上后,皇帝未予理会。张纲是张皓之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