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年春天正月,朝廷举办了新年朝会,这次朝会既没有安排歌舞表演,也没像往常一样陈列充庭车,显得有点平淡 。
邓骘当官的时候,特别喜欢给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例如何熙、李合这些人,都是他推荐到朝廷里当官的。他还把弘农的杨震、巴郡的陈禅等人招到自己的幕府做事,这事儿让天下人都夸他做得好。杨震家里很穷,但他学习特别刻苦用功,更是对欧阳《尚书》研究得特别透彻,他的学问非常渊博。因此,儒生们都叫他“关西孔子杨伯起”。他教学生教了二十多年,期间州郡来请他去当官,他都不去。大家都觉得他错过了当官的好机会,可他对此却是毫不动摇。邓骘听说了杨震的事,就把他征召出来为朝廷效力。那时候杨震已经五十多岁了,后来他先后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这些官职。杨震去东莱上任的路上,路过了昌邑。昌邑县令王密就在晚上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因为王密以前是杨震在荆州时举荐的茂才,所以王密就想着报答他的恩情。杨震看到王密带着黄金来,就开口说:“我了解你,你咋不了解我呢?”王密说:“这大半夜的,也没人知道,您就收下吧。”杨震听他这么说,板起脸就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听后,脸上臊得不行,就赶紧灰溜溜地走了。后来杨震又调到涿郡当太守。他这个人为官特别公正廉洁,他的子孙平常就吃粗茶淡饭,出门都靠双脚走路,连个轿子啥的都没有。他的老朋友看他这么廉洁,就劝他给子孙置办点产业,可杨震就是不干,还说:“我要让后人都叫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这遗产不比钱更金贵?”
这时候,张伯路又开始带兵攻打汉朝的郡县了,还杀了不少朝廷派去的官吏,跟着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看到这种情况,朝廷就赶紧下命令,让御史中丞王宗带着符节,去调集幽州、冀州各郡的兵马,总共有几万人,还把宛陵县令、扶风人法雄提拔为青州刺史,让他和王宗一起去攻打张伯路。
此时的南单于已经把耿种围困了好几个月,梁慬、耿夔在属国故城打败并斩杀了单于的副将。单于就亲自带兵来攻打他们,结果又被梁慬他们给打败了,单于没办法,只能退兵到虎泽休养。
丙午这天,朝廷就下令给百官还有州郡县的官员都降了工资。到了二月,南匈奴又来侵犯常山了。
这时,滇零又派军队前来攻打褒中,汉中太守郑勤就把军队驻扎到了褒中来防守。任尚这个人带着军队在外面打了好多次仗,寸功未立,还弄得老百姓都没法种地养蚕了。朝廷就下令让任尚把军队撤回长安驻扎,还遣散了南阳、颍川、汝南的士兵。乙丑这天,朝廷又仿照以前西京三辅都尉的老规矩,在长安设立了京兆虎牙都尉,在雍地设立了扶风都尉。
谒者庞参建议邓骘将边郡那些无法自保的百姓迁入三辅地区,邓骘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还打算放弃凉州的守卫,集中力量防御北方边境的敌人。于是他就召集公卿商议这件事,邓骘说:“这就像衣服破了,用一块布补上,还能保全衣服;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衣服和布就都保不住。”公卿们都赞同他的意见。郎中陈国的虞诩对太尉张禹说:“大将军的策略有三点不可行:先帝开拓疆土,辛劳多年才得以让天下安定,如今却因害怕小损失而放弃大片土地,这是第一点不可行。凉州一旦放弃,三辅地区就成为了边境,皇家园陵将暴露在外,这是第二点不可行。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英勇的武将大多出自凉州,凉州地区民风彪悍,他们又熟悉军事。如今羌人、胡人之所以不敢入侵三辅地区,就是因为有凉州作为屏障。凉州百姓之所以会奋勇作战,父子相继上战场,没有回头、退缩的念头,就是因为他们臣服于汉朝。如今若是抛弃凉州,百姓心里必然怨恨朝廷,认为汉朝将他们抛弃给了夷狄。即使有忠义之士,也会因此而心怀不满。如果突然爆发叛乱,趁着天下闹饥荒、国家实力弱的时候,各地豪杰纷纷起事,他们推举一位领头人,再驱使羌人、胡人作为前锋,一路向东打过来。到时候,就算有孟贲、夏育那样的猛人,姜太公那样的军事天才,也抵挡不住。这么一来的话,函谷关西边的皇家陵园和旧都城就不再归汉朝管了,这是不能这么做的第三个原因。他还说,用缝补衣服来打比方解决问题根本不行,眼下的情况就像毒疮一样,若是不及时处理就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根本控制不住!张禹一听,就赶紧说:我之前都没想到这些,要不是你提醒,就差点误了国家大事!虞诩接着出主意,说应该把凉州那些有本事、有声望的人招揽过来,让他们的子弟到朝廷里当官,各个官府再征召一些人。表面上是表彰他们的功劳,实际上是防止他们有反叛的心思。张禹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把四府的人召集起来商量,最后大家都同意按虞诩说的办。于是朝廷就征召凉州豪杰到官府当掾属,还任命当地官员的子弟为郎官,想靠这个办法安抚住凉州那边的势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