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年的春季正月,南郡的蛮族叛乱,朝廷派武威将军刘尚率军讨伐并击败了他们。
五月,大司徒蔡茂去世。
八月,大司空杜林去世。
九月,朝廷任命陈留太守王况为大司徒。
十月,朝廷任命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武陵那边的蛮族,首领相单程带头造反。朝廷派刘尚带了一万多兵马,顺着沅水进武谿去平叛。结果刘尚因为轻敌,而蛮族又凭借当地险要的地势设下埋伏,把刘尚带来的军队打得全军覆没。
想当初,匈奴这边,单于舆有个弟弟叫右谷蠡王知牙师,按照匈奴的继承顺序,他该当左贤王,当了左贤王之后就有机会做单于。可当时的单于舆想把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就把知牙师给杀了。乌珠留单于有个儿子叫比,是右薁鞬日逐王,掌管着王庭南边的八个部落。比看到知牙师被杀,就特别生气,还说:“要是按照兄弟顺序,就该右谷蠡王继位;要是按照儿子顺序,我是前单于的大儿子,也该我继位。”从这以后,比心里那是又怀疑又害怕,就很少去参加单于召开的会议。单于看到他这样子,也起了疑心,就派了两名骨都侯去监视比统领的军队。后来蒲奴做了单于,比更怨恨了,于是就偷偷的派汉人郭衡带着匈奴的地图,去找西河太守,表示想归附汉朝。那两名骨都侯察觉到比的心思后,就在五月匈奴举行龙祠祭祀的时候,劝单于把比给杀了。比的弟弟渐将王当时在单于营帐里,知道这事后,就赶紧跑去告诉比。比马上就召集了八部的四五万兵马,等着两名骨都侯回来,打算把他们杀掉。那两名骨都侯快到的时候,就发现了比的计划,撒腿就跑。随后,单于就派了一万骑兵去攻打比,可到那儿一看,比这边兵强马壮,就没敢动手,又带兵回去了。
这一年,鬲侯朱祜去世了。朱祜这人性格朴实,为人正直,特别推崇儒学。他当将领的时候,经常接受敌人投降,打仗主要想着拿下城池、安抚百姓,不追求杀敌多少来记功。他还严令士兵不许抢老百姓的东西。可士兵们平时散漫惯了,不少人都因为这事不喜欢他 。
到了公元48年的春季正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这可是大好事。
就在朝廷宣布大赦的时候,匈奴南边八部的首领却凑到一块儿商量着干一件大事儿,他们决定拥立日逐王比当呼韩邪单于,还派人来跟朝廷说,他们想归附汉朝,以后永远给汉朝当“保安”,给朝廷帮忙挡住北边的敌人。刘秀就把这事交给大臣们讨论,朝中大部分人都觉得:“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中原地区的人力、物力都不充裕,匈奴这些人心里咋想的也不好说,咱可不能答应。”只有五官中郎将耿国站出来说:“咱们应该像汉宣帝那时候一样,接受他们的归附。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可以让他们在东边防着鲜卑,北边挡着其他匈奴势力,还能管管四方的少数民族,让边疆重新安稳下来。”最后,刘秀听了耿国的建议。
这一年七月的时候,武陵的蛮族又来侵犯临沅县了。朝廷派了谒者李嵩和中山太守马成带兵去攻打,结果没打赢。于是,马援就主动请战,可是刘秀觉得他年纪大了,不想让他去。马援听后就很不服气,还说:“我还能穿上盔甲骑马打仗!”刘秀就让他试试看。马援利落地翻身上马,还左右张望,一副随时能上阵杀敌的样子。刘秀看了直乐,就说:“老爷子身体硬朗得很啊!”于是就派马援带着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四万多人,去征讨五溪的蛮族。马援出发前跟朋友杜愔吐槽说:“我受了国家这么大的恩惠,现在年纪大了,就怕没机会为国家战死。这次能出征,就算死了也没啥遗憾。就是担心那些皇亲国戚、权贵家的子弟,要是在我身边,或者和我一起办事,到时候意见不合,不好配合,这才是我最发愁的事儿。”
到了冬天十月,匈奴日逐王比就正式自立为南单于,还派使者来到朝廷,表示愿意称臣。对此,刘秀就问朗陵侯臧宫,这事儿该咋处理。臧宫大大咧咧地说:“匈奴现在是又闹饥荒又闹瘟疫,自己都乱成一团了,我带五千骑兵去,准能立大功!”刘秀笑着说:“你虽然是常胜将军,但这事儿也没那么容易,我还得再琢磨琢磨。”
公元49年的春季正月,辽东郡边界外的貊人又来侵犯边境,太守祭肜成功地招降了他们。祭肜又用财物和利益安抚鲜卑大都护偏何,让他去招抚其他部落,结果那些人就络绎不绝地前来归附。这时祭肜就说:“如果你们真想立功,就应当回去攻打匈奴,斩下他们的首级送来,这样才能证明你们的诚意。”偏何等人于是就去攻打匈奴,斩杀了二千多人,并将首级送到了辽东郡。此后,鲜卑每年都去攻打匈奴,并把他们的首级送到辽东郡,然后接受郡守的赏赐。从此匈奴就逐渐衰弱了,汉朝的边境也不再有敌寇侵扰的警报了,鲜卑和乌桓都前来朝贡。祭肜为人质朴厚重,坚毅果断,喜欢用恩德和信义安抚夷狄,因此夷狄对他是既畏惧又敬爱,也非常愿意为他效死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