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6章 范睢罢相权谋尽,荆轲刺秦风云起

公元前255年,超长待机王已经在位52年了。河东守王稽因为与诸侯通谋而被处死。因为王稽的死,范睢感到很不开心,这也算是他的贵人了,这也能理解。秦王在朝会上叹气,应侯就询问什么事让大王如此忧愁?秦王说:现在武安君(白起)已死,郑安平、王稽等人都背叛了,国内没有良将,国外又有许多敌国,我因此感到十分忧虑。”应侯对此那是感到很害怕呀,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的小命没了,所以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燕国的蔡泽听说此事后,就西行来到了秦国,他到秦国后先派人对应侯说:蔡泽是天下有名的雄辩之士,能说会道,且说的话都能直指问题核心。他要是见到秦王,一定会让你陷入困境并取代你的位置。应侯一听这话,就很生气,连忙派人召见蔡泽。反观这蔡泽呢?见到应侯没有一点恭敬的神色,反而态度傲慢,这谁能受的了?更别说是应侯这种高高在上的人了,脸上也表现出了不开心的样子并责备他说:你扬言要取代我的相位,来说说你的理由,让我听听你有什么实力说这话。于是蔡泽长叹一声说:唉,你的见识为何如此迟钝!四季更替,成功者应当适时退隐。你难道没有看到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他们的结局如何呢?你还羡慕他们吗?应侯反驳说:“为什么不可以?这三人都是忠义的典范,君子可以为了成名而牺牲生命,死而无憾!”蔡泽说:“人立功难道不是为了保全自己吗?身名俱全是上策;名垂青史而身死是次策;名声败坏而身全则是下策。商鞅、吴起、文种,作为臣子为国尽忠立功,固然值得羡慕,但闳夭、周公难道不也是忠臣和圣人吗?这三人的结局,能与闳夭、周公相比吗?”应侯说:“你说得对极了。”蔡泽接着说:“那么,你觉得你的君主对待功臣的态度,与秦孝公、楚王、越王相比怎么样呢?”应侯说:“这……我不知道啊。”蔡泽问:“你的功绩与这三人相比怎么样呢?”应侯说:“我的功绩不如他们。”蔡泽说:“那么,如果你不及时退隐,恐怕你的结局会比这三人更惨。俗话说:‘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进退盈缩,与时变化,这是圣人的处世之道。如今你的仇怨已报,恩德已还,却还不思退隐,我为你的结局感到万分的担忧。”应侯听完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将蔡泽奉为上宾,并把他推荐给了秦王。秦王得到相国推荐的人,那肯定要面试一番呀,于是把蔡泽叫来进行面试,一番交谈下来,秦王开心的不得了,就任命他为客卿。应侯这时候就知道自己该退了,于是就称病辞去了相位。这相位不能有空缺呀!秦王很欣赏蔡泽的谋略,于是就任命他担任相国一职,但蔡泽只做了几个月的相国就被免职了。根据他和范睢的谈话可知蔡泽很是明白功成身退这个道理的,他预见了秦国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担心久居高位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祸患,所以辞职不干,以此来保全自身。他因为说服范睢而上位,但执政期间没有什么大功劳,这就导致得不到秦王的信任,再加上一些贵族的排挤,在高位也难以久居。

楚国春申君任命荀卿担任兰陵令。荀卿是赵国人,名况,曾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兵法。赵王问:“请问用兵的要领是什么?”临武君回答说:“用兵的要领就是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动向,后发先至,这是用兵的关键。”荀卿说:“我和你的见解有所不同。我听说古代用兵的根本在于团结民心。弓箭如果不协调,即使是后羿也无法射中目标;拉车的六马不和,即使是造他的人也无法驾驭;士兵和百姓不亲附,即使是商汤、周武王也无法取胜。所以,善于团结民心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我认为用兵的关键在于团结民心。”临武君说:“荀卿,你的看法恕在下不能苟同。我认为用兵最重要的是利用形势和权谋,善于用兵的人变化莫测,让敌人无法捉摸。孙武、吴起用兵,无敌于天下,难道用兵一定要依赖团结民心吗?”荀卿说:“临武君此言差矣。我所讲的是仁者之兵,是王者的志向。你所重视的是权谋和形势。仁者之兵不可被欺骗。那些可以被欺骗的军队,是懈怠的、暴露的、君臣上下离心离德的军队。所以,用桀的诡诈对付桀,或许还能侥幸成功;但用桀的诡诈对付尧,就像用鸡蛋碰石头,用手指搅动沸水,必定会导致失败。仁者之兵,上下一心,三军齐心协力,没有什么敌人是打不败的。臣子对君主,下级对上级,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弟弟侍奉兄长,就像手臂保护头和眼睛、覆盖胸腹一样。敌人用诡计偷袭,与先惊动后攻击,结果是一样的。而且,仁者治理十里之国,就能听到百里之外的声音;治理百里之国,就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治理千里之国,就能听到四海之内的声音。他们必定非常的聪明警觉,团结一致。所以,仁者之兵,集结时像利剑,分散时像阵列,延伸时像莫邪的长剑,触碰的人必会被斩断;收缩时像莫邪的利锋,挡的人必会溃散;驻扎时像磐石,触碰的人必会撤退。而且,暴虐国家的君主,谁会与他同心同德呢?他所依赖的,必定是他的百姓。如果百姓亲近我们如同亲近父母一样,喜欢我们如同喜欢椒兰一样;而他们回头看看自己的君主,却像看到仇敌一样;即使是桀、跖那样的人,也不会愿意为他们所厌恶的人去伤害他们所喜欢的人。这就像让子孙去伤害自己的父母一样,他们必定会来告密,敌人又如何能欺骗我们呢?所以,仁者治理国家,国家会日益昌盛开明,先顺服的诸侯安定,后顺服的诸侯危险,对抗的诸侯削弱,反叛的诸侯灭亡。《诗经》说:‘武王发兵,虔诚持斧,如火烈烈,无人敢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