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二十三
公元360年
春季,正月癸巳日,前燕君主慕容俊在邺城大规模检阅军队,打算派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骛率领军队入侵东晋;恰逢慕容俊病重,于是召见慕容恪、阳骛以及司徒慕容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人,让他们接受遗诏辅佐朝政。甲午日,慕容俊去世。戊子日,太子慕容暐即位,时年十一岁。接着,前燕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熙。
这时,前秦君主苻坚分割司隶校尉部,设置雍州,任命河南公苻双为都督雍、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将他改封为赵公,镇守安定。苻坚又封弟弟苻忠为河南公。
仇池公杨俊去世,他的儿子杨世即位。
二月,前燕人尊奉可足浑皇后为皇太后。前燕朝廷任命太原王慕容恪为太宰,专门总领朝政;任命上庸王慕容评为太傅,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与辅佐朝政。慕舆根性格固执强硬,自恃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内心不服慕容恪,行为举止傲慢无礼。当时可足浑太后常常干预朝廷外部事务,慕舆根想发动叛乱,于是对慕容恪说:“如今君主年幼,太后干预朝政,殿下应当防备意外变故,思考保全自身的办法。况且平定天下的,是殿下您的功劳啊。兄长去世后弟弟继位,是古今通行的法则,等先帝的陵墓竣工后,您应当废黜君主,改封他为王,殿下您自己登上皇位,以此为大燕带来无穷的福分。”慕容恪说:“您是喝醉了吗?怎么说出如此悖逆的话!我和您接受先帝的遗诏,怎么能突然有这样的想法?”慕舆根羞愧地道歉后退下。随后,慕容恪把这件事告诉了吴王慕容垂,慕容垂劝说慕容恪杀掉慕舆根。慕容恪说:“如今国家刚遭遇大丧,两个邻国(指东晋、前秦)正伺机而动,如果辅政大臣自相残杀,恐怕会违背天下人的期望,暂且可以容忍他。”秘书监皇甫真对慕容恪说:“慕舆根本是平庸之辈,过分蒙受先帝的厚恩,才被引荐参与临终遗命。但这小人没有见识,自从国家遭遇大丧以来,骄横凶狠日益加剧,终将酿成祸乱。明公您如今处在周公那样的地位,应当为国家深谋远虑,尽早对他采取措施。”慕容恪没有听从。
慕舆根又对可足浑太后和前燕君主慕容暐说:“太宰、太傅将要图谋不轨,我请求率领宫廷禁兵诛杀他们。”可足浑太后打算听从他的建议,慕容暐说:“太宰和太傅两位,是国家的亲族贤臣,先帝选拔他们,把我和太后托付给他们,他们一定不会这样做。怎么知道不是太师您想发动叛乱呢!”于是太后停止了行动。慕舆根又思念眷恋东部故土,便对可足浑太后和慕容暐说:“如今天下萧条,外部的敌寇不止一个,国家忧患深重,不如返回东部(龙城)。”慕容恪听说这件事后,就和太傅慕容评商议,秘密上奏慕舆根的罪状,派右卫将军傅颜到宫内省署诛杀慕舆根,连同他的妻子儿女、党羽一起处死。随后,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当时刚遭遇大丧,杀人众多、尸体杂乱,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太宰慕容恪却举止如常,人们看不到他有忧虑的神色,每次出入宫廷,只用一个人步行跟随。有人劝说他应当加强自身戒备,慕容恪说:“人心正处于恐惧之中,应当保持稳重来安抚众人,怎么能再自我惊扰,让众人失去依靠呢!”从此人心逐渐安定。
慕容恪虽然总揽重要职权,但对于朝廷的礼仪,始终谨慎严格,每件事都一定和司徒慕容评商议,从未独断专行。他虚心对待士人,咨询好的治国方法,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使人的职位不超过自己的能力。属官、朝臣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公开过错的情况,而是根据合适的机会将其调任其他职位,不让他们失去正常的等级次序,只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示贬责。当时的人认为这是极大的羞愧,所以没有人敢再犯错。有人犯了小过错,就会自我责备说:“你还想让太宰把你调任官职吗!”东晋朝廷起初听说前燕君主慕容俊去世,都认为中原可以夺取。桓温说:“慕容恪还在,忧患正大着呢。”
三月己卯日,前燕将慕容俊安葬在龙陵,谥号为景昭皇帝,庙号为烈祖。此前从各郡国征调的士兵,因为前燕朝廷多灾多难,相互惊扰,常常擅自逃散返回,从邺城往南,道路阻断不通。太宰慕容恪任命吴王慕容垂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兖州牧、荆州刺史,镇守梁国的蠡台;任命孙希为并州刺史,傅颜为护军将军,率领二万骑兵,在黄河南岸炫耀兵力,一直到淮河岸边才返回,境内于是安定下来。孙希,是孙泳的弟弟。
这时,匈奴人刘卫辰派遣使者向前秦投降,请求在关中内地耕种田地,春天来、秋天返回;前秦君主苻坚答应了他。夏季四月,云中护军贾雍派遣司马徐赟率领骑兵袭击刘卫辰,俘获大量人口和物资后返回。苻坚发怒说:“我正用恩德信义安抚戎狄,而你却贪图小利破坏这种局面,为什么!”于是将贾雍贬黜为平民身份兼任原职,派遣使者归还俘获的人口和物资,安抚慰问刘卫辰。刘卫辰从此居住在塞内,向前秦进献贡品的使者接连不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