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八
公元254年
春季,二月,魏国诛杀中书令李丰。起初,李丰十七八岁时,就已经有清高的名声,天下人一致称赞他。他的父亲太仆李恢却不希望他过早的出名,便命令他闭门谢客。曹爽专权时,司马懿称病不出,李丰担任尚书仆射,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态度模棱两可,所以没有和曹爽一起被诛杀。李丰的儿子李韬,因被选中娶了齐长公主。等到司马师执掌朝政后,便任命李丰为中书令。当时,太常夏侯玄有天下闻名的重望,因为他是曹爽的亲戚故旧,不能担任有权势的职位,平时常常心怀不满;张缉因为是皇后的父亲,只是被免去郡守之职闲居在家,也很不得志。而李丰和他们两人的关系都非常亲密友好。司马师虽然提拔任用了李丰,但李丰内心其实是向着夏侯玄的。李丰在中书省两年,魏帝多次单独召见李丰谈话,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司马师知道他们在议论自己,就请李丰来见面,当面责问他,李丰没有如实相告;司马师发怒,就用刀环将他砸死,并把尸体交给廷尉,接着又逮捕了李丰的儿子李韬以及夏侯玄、张缉等人,并把他们都关进了廷尉狱。钟毓负责审理此案,他说:“李丰与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谋划说:‘册封贵人的那天,各营的士兵都驻守在宫门,陛下亲临前殿,我们趁机一同侍奉陛下,率领群臣和士兵,去诛杀大将军;陛下如果不听从,就强行把他劫持走。’”又说:“他们谋划让夏侯玄担任大将军,张缉担任骠骑将军;夏侯玄、张缉都知道这个谋划。”庚戌日,魏国诛杀李韬、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都灭了他们的三族。
夏侯霸投奔蜀国时,邀请夏侯玄和他一起去,夏侯玄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等到司马懿去世,中领军高阳人许允对夏侯玄说:“不用再担忧了!”夏侯玄叹息说:“士宗(许允字),你怎么看不清事态呢!司马懿尚且还能以世代有交情的长辈身份对待我,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上)是不会容下我的。”等到夏侯玄被关进监狱,他不肯认罪招供,钟毓就亲自去审理。夏侯玄神色严肃地责备钟毓说:“我有什么罪!你作为执法的官员要来责问我,你就自己去写供词吧!”钟毓因为夏侯玄是名士,气节高尚,心里也明白不可能使他屈服,而案件又必须有个了结,所以就连夜为他写了供词,使供词与案情相符,流着泪拿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了后,只是点头而已。等到被押到刑场,夏侯玄脸色不变,举动从容。
李丰的弟弟李翼,担任兖州刺史,司马师派使者去逮捕他。李翼的妻子荀氏对李翼说:“中书令的事情已经败露,你可以趁着诏书还没到,逃往吴国,为什么要坐等死亡呢!你身边有谁是可以和你共同赴汤蹈火的人?”李翼思考着没有回答,他的妻子说:“你在大州担任刺史,却不知道谁可以和你同生共死,即使逃出去也免不了一死!”李翼说:“两个孩子还小,我不逃走,如今只是受牵连而死,两个孩子必定能免于一死。”于是没有逃走,最终被处死。
当初,李恢和尚书仆射杜畿以及东安太守郭智关系很好。郭智的儿子郭冲,内心有才实但外表不显眼,因此州里的人不称赞他。郭冲曾经和李丰一起去见杜畿,两人离开后,杜畿就叹息说:“李恢没有能继承家业的儿子;不仅没有儿子,恐怕家族都要覆灭了。郭智为家族谋划,可以不死,他的儿子足以继承家业。”当时的人都认为杜畿说得不对。等到李丰被杀,郭冲担任了代郡太守,最终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正始年间,夏侯玄、何晏、邓飏都有很大的名声,他们想和尚书郎傅嘏交往,但是傅嘏没有接受。傅嘏的朋友荀粲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傅嘏说:“夏侯太初(夏侯玄字)志向超过了他的能力,能迎合虚名却没有实际才能。何平叔(何晏字)言谈高远却情感浅近,喜欢辩论却不真诚,这就是所谓的用能言善辩颠覆国家的人。邓玄茂(邓飏字)有作为却不能善终,对外贪图名利,对内没有约束,看重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厌恶意见不同的人,多嘴多舌又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多嘴多舌会招来祸患,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就会没有亲近的人。在我看来,这三个人都会败掉家族;疏远他们还怕灾祸牵连到自己,何况亲近他们呢!”傅嘏又和李丰关系不好,他对志同道合的人说:“李丰掩饰虚伪又多疑,自夸小聪明却在权势利益上昏昧,如果让他掌管重要事务,他一定会死!”
辛亥日,魏国实行大赦。
三月,魏国废黜皇后张氏。夏季,四月,立王氏为皇后,她是奉车都尉王夔的女儿。
狄道县长李简秘密写信向蜀汉请求投降。六月,姜维入侵陇西。
中领军许允一向和李丰、夏侯玄关系很好。秋季,许允担任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魏帝因为许允即将出京,便下诏召集群臣,特意拉许允到自己身边;许允即将和魏帝告别时,泪流满面、抽噎不止。许允还没出发,有关部门就上奏弹劾他之前放纵散用官物,将他逮捕交给廷尉,流放乐浪郡,还没到地方,就在路上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