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章多为汉昭帝、汉宣帝的历史内容,感兴趣的读者们可以看看】
刘恒认真听完,点头道,“父皇,儿臣认为楚宇分析的有理。”
“可刘据那孩子终究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刘邦叹道。
“后来的汉朝皇帝给刘据平反,不过是政治艺术的平反,刘据被追尊为:戾太子。”
刘彻皱眉道,“莫不是那刘弗陵?他怎么给据儿这么个谥号!”
“不是刘弗陵,是汉宣帝刘询,也就是刘据的孙子刘病已。”
“那就更不应该了,据儿可是他的祖父!”
“刘询为刘据进行了事实上的平反,不过戾太子这个追尊是一个在当时政治环境下的最优解。这个看起来是贬义的,貌似是指责刘据不思顺受、不知悔改。刘询选择这个谥号,首先对祖父刘据当年起兵行为的定性,承认刘据动用武力对抗皇帝是错误的。毕竟刘询的皇位继承来源于刘彻,他不能彻底否定曾祖父刘彻的所作所为。如果给刘据上一个褒义的谥号,就等于表示是刘彻昏庸残暴,这在当时可是政治不正确呢。”
楚宇看了眼沉思的三人,笑道,“这几千年来,知道到自己做错的皇帝很多,但承认错误的皇帝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将错就错...毕竟皇帝是不会错,也不能错的。”
刘彻想到一件事,不解地问道,“楚宇,朕有一个问题。你说是朕的幼子...”
“汉昭帝刘弗陵。”
“对,是刘弗陵继位,可为什么会传到据儿的孙子刘询呢?”
“因为刘弗陵英年早逝呀,他没有儿子。”
“额...”
“刘弗陵继位时才八岁,驾崩那年才二十一岁。考虑到刘弗陵年幼,刘彻临终前将刘弗陵生母赐死,选择了五位托孤大臣,分别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
听到这五个名字,刘彻不禁皱眉,思忖片刻问道,“后三位朕知道,前两位的霍光和金日磾...金日磾这名字听起来不似汉人,霍光姓霍,该不会和去病有关系吧?”
“先说金日磾吧,他是匈奴人,是休屠王太子。元狩二年,因为河西之战的惨败,匈奴单于想要杀浑邪王,浑邪王便说服休屠王共同降汉。休屠王中途反悔,浑邪王就杀了休屠王,其部众随浑邪王降汉。金日磾降汉后被安排去养马。”
“刘彻在一次宴游中,看到了金日磾身高八尺,容貌很有威严。刘彻心生好奇,当得知金日磾是休屠王之子后,就封他为御马监,此后更是随身侍奉刘彻。金日磾不曾有过失,刘彻很宠信他。”
听到这话,刘邦和刘恒都下意识往旁边挪了挪,远离刘彻。
“您二位...”,刘彻有些不知所措。
楚宇憋笑道,“他们应该是担心你有龙阳之好。”
刘彻脸顿时就红了,“朕怎么会有这种败坏风俗的行为!”
“其实吧,有模糊记载刘彻你有龙阳之好,比如韩嫣,你还记得吧?”
刘彻抿了抿嘴,选择沉默。
刘邦和刘恒惊讶,见刘彻这表现,看来所言非虚。
“你让乃公说什么好!唉——”
楚宇突然对刘邦道,“老刘,其实你们刘家皇帝大部分都有龙阳之好的嫌疑。好像,刘恒那一个叫邓...”
“咳咳咳——”,刘恒猛得剧烈咳嗽。
刘邦脸色难看,直接起身坐到了楚宇身旁。
“父皇,我...”
“闭嘴,乃公不想听。楚宇,你说那霍光的事。”
“霍光的父亲叫霍仲孺,也就是霍去病的亲爹,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元狩二年,霍去病此次出征凯旋,将霍光带回了长安。年轻的霍光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先后担任各种官职。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升任关键职位,侍奉在刘彻左右,深得刘彻信任。晚年刘彻在仔细考察后,觉得只有霍光能够担下托孤的重任,还表示霍光是汉朝的周公。对于这一点,刘彻的选择是对的。”
楚宇说完后,刘彻忙问道,“楚宇,朕想知道那刘弗陵的生母...”
“噢——放心,你死之前把她给赐死了。”
刘邦不解道,“为何要赐死那孩子的母亲?”
刘彻看了眼刘恒,楚宇见状便说道,“刘彻是被太皇太后窦漪房给拿捏怕了。”
刘恒一愣,随后皱眉道,“彻儿,告诉我,皇后她都做了什么!”
“这...”
“算了,还是我来吧。首先是你儿子刘启,窦太后希望刘启传位给其弟刘武,多次对刘启施加压力。一个叫袁盎的大臣劝谏,然后他就被人刺杀,至于是不是窦太后做的我就不清楚了。”
“刘彻刚即位时推行新政,想要改革制度。因有大臣建议刘彻不要向窦太后奏报,从而触怒窦太后。之后,窦太后迫使刘彻新政大臣,建元新政失败。她通过外戚势力掌控朝政,年轻的刘彻形同傀儡。直到她病逝,刘彻才真正得以亲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