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带来的那份带着体温的“买糕钱”,像一颗投入死水的小石子,在顾清玥和林澈沉寂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微澜。钱不多,却重逾千斤。它代表的不是施舍,而是一种最朴素的认可,一种将他们从纯粹的“受助者”身份中稍稍拉出来的力量。
那天晚上,孩子睡下后,两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对着那几张皱巴巴的钞票,进行了第一次关于“未来”的、极其谨慎的讨论。
“王阿姨说……她几个老姐妹也想尝尝。”顾清玥的声音很轻,带着不确定,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就是……做些最简单的蒸糕,或者奶糊。材料便宜,我也……应该能做。”
林澈没有立刻回答。他看着妻子眼中那簇微弱却真实跳动的火苗,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为她的振作感到欣喜,又充满了担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沈墨岚的手段,任何一点重新与“甜品”二字沾边的苗头,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清玥,”他斟酌着词句,尽量不让自己的担忧吓到她,“做点自己吃,或者送人,都没问题。但是……如果收钱,哪怕只是象征性的,性质就不一样了。万一……万一被那边知道……”
顾清玥的眼神黯淡了一下,但很快又坚定起来:“我知道风险。可是澈,我们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你太累了。我想……我想分担一点点,哪怕只是一点点。”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我们不做宣传,不挂名字,就像……就像以前给老会员做点心福利那样,只做给信得过的人。如果……如果真的被发现了,大不了就是不做了。但现在,我们总得试试,对不对?”
看着她眼中近乎哀求的坚持,林澈的心软了下来。他明白,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是顾清玥重新找回自我价值、与这个世界建立积极连接的一种方式。一直把她护在身后,不让她承担任何风险,或许并不是真正的保护。
他深吸一口气,握住她的手:“好,我们试试。但必须约法三章:第一,量一定要小,绝对不能累着你;第二,只接熟人的小需求,绝对不扩大;第三,一旦感觉有任何不对劲,立刻停止。”
“嗯!”顾清玥用力点头,眼中焕发出久违的光彩,“我答应你!”
于是,一种极其隐秘的、地下的“微型复业”开始了。顾清玥的身体依然虚弱,长时间站立都会头晕。她只能利用每天精神稍好的片刻,在狭小的厨房里,用最简陋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制作极其有限的蒸米糕或杏仁奶糊。每一步都慢而仔细,仿佛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仪式。林澈则负责最危险的环节——利用打工的间隙,像做贼一样,将成品送到王阿姨或其他一两位绝对信得过的老顾客手中。
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但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乐。每一次收到对方真诚的感谢和反馈,顾清玥苍白的脸上都会泛起淡淡的红晕。这点微薄的收入,对于巨额的债务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但却让他们在绝望的深渊里,看到了一丝凭借自己的双手凿出的微光。
然而,就在他们刚刚尝到一丝甜头,以为找到了一条夹缝中的生路时,沈墨岚的阴影,以一种更冰冷、更系统的方式,再次笼罩下来。
这天,林澈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物流仓库准备上工。工头却把他叫到一边,脸上带着为难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林澈啊,今天……今天没活儿了。”
林澈心里一沉:“为什么?最近货不是很多吗?”
工头搓着手,压低声音:“上面突然来了通知,说要‘优化临时用工结构’,加强……呃,背景审查。所有临时工,暂时都不用了。你……你还是去找找别的活儿吧。”
“背景审查?”林澈瞬间明白了。这不是普通的业务调整,这是针对他的、精准的封杀。沈墨岚的手,已经伸到了社会最底层的劳务市场。一种冰冷的绝望感,顺着脊椎爬上来。他连最后一条靠体力换口饭吃的路,也被堵死了。
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出租屋时,发现门口站着一个穿着制服、面无表情的陌生男人。
“是林澈先生吗?”男人递过来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法院的传票和相关的法律文书,请签收。”
林澈的心跳几乎停止。他颤抖着手接过信封,打开一看,是之前“暖意”起诉“初暖”专利侵权的案件,因为他们的缺席和无力应对,法院即将进行缺席判决。一旦判决生效,意味着他们不仅要承担巨额的赔偿,还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屋漏偏逢连夜雨。
晚上,顾清玥察觉到了林澈的异常。他沉默得可怕,眼神空洞,连她特意为他留的一块蒸糕,他也只是机械地咬了一口,便再也咽不下去。
“澈,是不是……出什么事了?”顾清玥放下手里正在折叠的宝宝衣服,担忧地问。
林澈看着妻子眼中好不容易重新燃起的光,实在不忍心将残酷的现实全部告诉她。他深吸一口气,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物流公司那边……暂时没活儿了。不过没关系,我再找别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