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双喜镇裹得密不透风,连月光都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只余下客栈门口几盏灯笼在风里晃悠,投下的光影忽明忽暗,像极了此刻镇上人心的惶惶不安。慕容凝回房后并未安歇,而是凭窗而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虎头令牌,冰凉的触感让她纷乱的心绪稍稍平复。耳畔还回响着包拯那句关于“解脱”与“愧疚”的低语,那个失忆的憨直青年,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案件最核心的隐秘。
【系统提示:检测到多方势力介入“醉春风连环命案”,分别为辽国暗卫、大宋密探、神秘第三方势力。宿主需谨慎行事,保护攻略目标安全,避免陷入势力纷争,影响主线任务推进。】
冰冷的机械提示音刚在识海落下,楼下便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像密集的鼓点敲在青石板路上,瞬间打破了夜的沉寂。慕容凝俯身望去,只见一队身着黑衣、腰佩弯刀的辽兵簇拥着一位锦袍男子直奔客栈而来,那男子约莫三十余岁,面容阴鸷,眼神锐利如鹰隼,腰间悬挂着辽国皇室特有的狼头令牌,一看便知身份不凡。
“是辽国北院大王耶律烈的亲信,萧武。”识海中自动浮现出相关信息,慕容凝心中一凛。耶律烈一直是宋辽议和的坚定反对者,手握重兵,野心勃勃。萧军作为主张议和的南院枢密使,他的死,对耶律烈而言,或许正是挑起战火的绝佳借口。
未等她细想,隔壁房间便传来轻微的响动,紧接着是房门被推开的吱呀声。慕容凝推门而出,正撞见包拯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出来,一脸茫然:“怎么这么吵?是不是又有包子卖了?”
看着他下意识摸向肚子的模样,慕容凝心中泛起一丝无奈的柔软,嘴上却压低声音:“不是卖包子的,怕是有贵客来了,先躲起来。”话音刚落,客栈大堂便传来掌柜的惊呼与辽兵的呵斥声,夹杂着桌椅碰撞的脆响。她眉头微蹙,不等包拯反应,便拉起他的手腕往楼梯旁的阴影处躲去:“别出声,先看看情况。”
包拯的手腕粗壮温热,被她微凉的指尖握住,竟下意识地收紧了力道,牢牢攥住了她的手。他低头看着两人交握的手,黝黑的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像被晚霞染透的乌云,乖乖地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
大堂内,萧武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脚边的地面被马蹄踏得凌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马汗味与杀气。他目光如刀,缓缓扫过满堂瑟瑟发抖的客人,厉声喝道:“本将军奉命彻查萧枢密使遇害一案!凡昨夜出入‘醉春风’者,一律上前回话!若有隐瞒,以同谋论处,格杀勿论!”
最后四个字,他说得咬牙切齿,眼中的凶光让客人皆面露惊惧,纷纷交头接耳,却无一人敢上前。谁都清楚,此刻站出去,无论是否与命案有关,怕是都难逃辽兵的苛责。
萧武见状,脸色愈发阴沉,猛地一拍桌子,实木桌面瞬间裂开一道细纹:“怎么?没人敢承认?来人!把这些人都带回军营审问!但凡有反抗者,就地斩杀!”
“慢着!”一道清朗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打破了大堂内的死寂。公孙策缓步走下楼梯,手中折扇轻摇,白衣胜雪,神情镇定自若,仿佛周遭的杀气与他无关,“萧将军此举未免太过武断。双喜镇乃宋辽边境重镇,无故扣押我大宋百姓,恐会引发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影响两国邦交,此事,将军怕是担待不起吧?”
萧武抬眼看向公孙策,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像在看一只不自量力的蝼蚁:“你是什么人?也敢管本将军的事?”
“在下公孙策,不过是一介书生。”公孙策淡淡一笑,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但萧枢密使在大宋境内遇害,理应由我大宋官府查办,按律处置。萧将军贸然插手我大宋境内事务,调动兵马扣押我大宋百姓,怕是不合宋辽两国定下的规矩吧?”
“规矩?”萧武冷笑一声,猛地站起身,腰间的弯刀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萧大人是我辽国重臣,他的死,我辽国自然有权过问!今日这案,本将军审定了!谁敢阻拦,便是与我辽国为敌!”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极致,仿佛下一秒便会拔刀相向之际,慕容凝拉着包拯从阴影处走了出来。银红色的郡主朝服在昏暗的大堂内格外醒目,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萧将军好大的口气。”她的声音平静柔和,却带着一股穿透人心的威严,像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几分肃杀之气,又像寒潭里的冰,带着不容置疑的震慑力。
萧武见是慕容凝,脸色微变。他虽嚣张跋扈,却也知晓长信郡主的身份——先帝亲侄女,当今太后的亲外甥女,身份尊贵无比。更重要的是,耶律烈虽野心勃勃,却也深知此刻并非与大宋彻底撕破脸的时机,对大宋皇室仍有几分忌惮,不敢真的得罪这位郡主。
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抱拳道:“郡主殿下,此事乃我辽国与凶徒之间的恩怨,与殿下无关,还请殿下不要插手,以免伤了两国和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