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驶进永定门时,京城的晨光正漫过宫墙的琉璃瓦,将朱红宫门染得暖融融的。小燕子扶着车窗的锦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耳边是车轮碾过青石板的“轱辘”声,混着远处传来的晨钟,庄重里藏着几分让人心安的熟悉,这是她第一次踏足这座属于“家”的皇城。
“快到东宫了。”紫薇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声音里满是期待,“等下了马车,你就能听见宫门口的铜铃响,那是侍卫们挂的,风一吹就特别好听。等你眼睛好了,咱们再去看太和殿的琉璃瓦,太阳一照,金闪闪的像撒了碎金子。”
小燕子笑着点头,鼻尖微动——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檀香,混着宫墙下玉兰的清润,和大理的桂花香截然不同,却同样让人心头发暖。【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已进入紫禁城核心区域,周边气场稳定,安全指数提升至98%。太医院院判常寿已在东宫偏殿等候,专属药浴及针灸器具均已备好。】系统的提示刚落,马车便稳稳停下,李公公恭敬的声音从外面传来:“皇上,两位格格,东宫到了。”
皇帝率先下车,转身便伸手扶住小燕子,掌心的温度透过厚厚的锦袍传过来,让她瞬间没了紧张。“慢点,台阶就三级,跟着朕的步子走。”他的声音放得极轻,像是怕惊到什么易碎的珍宝。尔康和永琪则在另一侧扶着紫薇,萧剑、班杰明和温太医跟在后面,一行人踩着汉白玉台阶走进东宫时,宫女们早已捧着热茶在殿内等候,屈膝行礼的动作整齐划一,裙摆轻晃如蝶翼。
刚坐下,皇帝便朝李公公递了个眼色:“去请常寿太医过来,就说朕等着他给两位格格诊脉。”话音刚落,温太医便上前一步:“皇上,小燕子的眼疾臣已调理月余,脉象平稳,只是缺些珍稀药材辅助,常太医医术精湛,定能让小燕子早日复明。”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身着绯色官服的常寿便提着药箱快步进来,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躬身行礼时声音洪亮:“臣常寿,参见皇上,参见两位格格。”
“免礼。”皇帝指着小燕子,语气里藏着急切,“常太医,你先给小燕子看看眼睛,她这眼疾是去年坠崖时伤的,在大理虽有诊治,却始终没见好转。你务必尽全力,太医院的药材任你取用,若有短缺,朕让人即刻去江南采买。”
常寿连忙应下,走到小燕子面前时,先仔细观察她的眼周,又伸出三指轻轻搭在她的腕脉上,指尖微凉却沉稳。他问得极细,从发病时的视物模糊,到温太医用的“清肝明目汤”,连小燕子每日的饮食作息都一一过问,甚至还让宫女取来小燕子平日用的眼罩,查看布料是否透气。
“回皇上,”半柱香后,常寿起身回话,语气笃定,“格格的眼疾是外伤引发的视神经瘀阻,幸得温太医前期用温和药材调理,未伤及眼底根本。臣这里有一副‘复明汤’,配伍天山雪莲和千年人参,再配合每日辰时针灸,不出三个月,格格定能重见光明。”
皇帝紧绷的眉头瞬间舒展开,连声音都轻快了几分:“好!太好了!李公公,即刻去太医院取药材,让御膳房准备药浴,务必让小燕子住得舒心。”
小燕子坐在软榻上,听着两人的对话,心里满是期待——她想象着复明那天,能看见紫薇姐姐温柔的笑脸,能看见皇阿玛威严却慈爱的眼神,还能看见班杰明说的、会“喷水”的西洋楼,甚至能亲手摸到御花园里的荷花,就像小时候在大理摸洱海边的芦苇一样。
傍晚时分,慈宁宫的太监突然来传旨——老佛爷要见两位格格。紫薇握着小燕子的手,指尖微微发凉:“别紧张,祖母最是慈爱的,只是平时看着威严,她知道我们是皇阿玛的女儿,定会喜欢我们的。”
小燕子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攥紧了手——她早从紫薇口中听过这位祖母的故事,知道她是皇阿玛的母亲,是宫里最尊贵的人,心里难免有些发怵。
慈宁宫的暖阁里燃着银丝炭,暖意融融。老佛爷坐在铺着貂皮的宝座上,手里捏着紫檀木佛珠,目光落在小燕子和紫薇身上时,带着几分审视,却并无敌意。皇帝站在一旁,轻声说:“皇额娘,这就是紫薇和小燕子,都是您的孙女儿。”
紫薇连忙拉着小燕子屈膝行礼,声音恭敬:“孙女儿紫薇(小燕子),参见祖母,祝祖母福寿安康。”
老佛爷没有立刻让她们起身,反而仔细打量着两人——紫薇眉眼温婉,举止端庄,一瞧就是知书达理的姑娘;小燕子虽看不见,却脊背挺直,空茫的眼神里透着一股韧劲,倒让她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抬起头来。”老佛爷的声音带着几分威严,却并不严厉。紫薇扶着小燕子缓缓抬头,老佛爷的目光落在小燕子的眼睛上,语气瞬间软了几分:“这孩子的眼睛,就是常寿说的那个?看着就让人心疼。”
“是。”皇帝连忙回话,“常太医说好好调理三个月,就能看见了。以后她们俩在宫里,还要劳烦皇额娘多照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