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特云,太阳帝国的边疆,永恒的冰封与黑暗是这里的主旋律。无数冰冻天体如同被遗忘的骨骸,在广袤无垠的虚空中沉默地漂浮,遵循着亿万年来不变的引力轨迹。这里,是连星光都显得吝啬的荒芜之地。
然而,就在这片被宇宙遗忘的角落,一点微光,正顽强地刺破亘古的黑暗。
代号“龙渊”的基地,便藏身于一颗不起眼的、直径约两百公里的冰冻矮行星内部。这颗星球表面遍布着被撞击得支离破碎的冰层和岩石,巨大的裂隙深不见底,如同星球狰狞的伤疤。而其中一道最深邃、最隐蔽的裂隙深处,此刻正呈现出与外界死寂截然不同的景象。
巨大的、由浮金骨架和强化晶体板材构成的穹顶结构,如同从岩层中生长出来的钢铁蘑菇,牢牢地嵌合在裂隙两侧的岩壁上,隔绝了外部的严寒与辐射。穹顶之下,是一片灯火通明、喧嚣鼎沸的人造世界。
空气在大型环境调节符阵的作用下保持着适宜的温度与成分,却依旧弥漫着浓烈的、属于工业的气息——熔融金属的灼热、冷却液的刺鼻、以及能量回路激活时特有的臭氧味。数以万计的工程星槎如同忙碌的工蜂,在巨大的内部空间中穿梭往来,将预制好的构件运送到指定位置。高功率的照明符阵将每一个角落都照得亮如白昼,也映照出下方那些如同山峦般庞大的机械轮廓——那是正在铺设龙骨的、帝国新一代星舰的雏形。
这里没有咸阳宫的庄严肃穆,没有陇西演武场的杀声震天,只有一种近乎蛮横的、与时间赛跑的建造狂热。
徐彭岳站在位于穹顶最高处的中央控制室内,透过巨大的观察窗,俯瞰着下方这片属于帝国的、隐秘的“孵化场”。他身上沾着些许油污,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却亮得惊人。一份刚刚由格物总院本部传来的、关于联盟“高效能量护盾”核心矩阵的初步解析报告,正悬浮在他面前的光幕上。
“联盟的技术……确实精妙。”他喃喃自语,手指在光幕上快速划动,放大着那些复杂的能量导流纹路,“利用多维空间折叠效应来偏转能量攻击,而非单纯硬抗……思路迥异,但效率极高。”
“徐侯,”荆羽的声音从通讯符阵中传来,带着一丝兴奋,“按照您调整后的‘星辉适配’方案,我们成功复刻了第一个小型护盾发生器单元!虽然功率只有联盟蓝图标准的百分之六十,但能量结构稳定,而且……完全基于我们的符阵体系和材料!”
“百分之六十……足够了!”徐彭岳眼中精光一闪,“证明我们的方向没错!立刻进行极限压力测试,收集所有数据!重点记录它在承受不同类型攻击(能量、动能、疑似相位)时的衰减模式和崩溃临界点!我们要的,不是模仿,是超越!”
“明白!”荆羽的声音充满了干劲。
就在这时,控制室的门滑开,章邯快步走了进来。他依旧是一副文吏打扮,但眉宇间却多了几分属于战场后勤官的干练与风尘仆仆。
“徐侯,”章邯行礼后,直接切入正题,“第三批战略物资已通过三条不同的隐秘航线送达,包括您急需的高纯度‘炎晶’和‘导能秘银’。但……库存压力很大。尤其是‘导能秘银’,联盟之前提供的渠道已经基本中断,我们自己的几个矿脉产量有限,且品位不高。”
徐彭岳眉头微皱,走到一旁巨大的资源分布图前:“奥尔特云内的小行星矿藏勘探情况如何?”
“发现了几处富含稀有金属的矿点,但开采难度极大,环境恶劣,初步估算成本是内太阳系的五倍以上。”章邯指着图上几个新标注的光点,“而且,大规模开采活动容易引起能量波动,有暴露的风险。”
“成本不是现在考虑的首要问题。”徐彭岳斩钉截铁,“隐蔽性和速度才是关键。调集最好的工程星槎和矿工,配备最强的隐匿符阵,优先开采那几个高价值矿点!告诉下面的人,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龙渊’拥有初步的原材料自给能力!”
“下官明白!”章邯重重抱拳,转身匆匆离去,去协调那庞大而隐秘的星际物流网络。
徐彭岳的目光再次投向窗下那庞大的建造现场。在那里,帝国的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并计划整合了初步吸收自联盟技术的 “帝江”级战列巡洋舰,正在数十万工匠夜以继日的奋战下,一点点地成型。它的龙骨比“斗宿”级更加粗壮,预留的武器接口更多,舰体内部布设的能量管道更加复杂。
他知道,时间紧迫。“收割者”的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而联盟的“援助”又带着无形的枷锁。帝国能否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生存下来,甚至搏得一线生机,“龙渊”基地的建设速度与成果,至关重要。
“还不够快……”他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敲击着,“必须再快一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