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浅水湾,海风柔和,阳光透过巨大的棕榈树叶,在洁净的路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向太的别墅就坐落在这一片静谧的奢华之中,面朝海湾,白色的外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这是萧亚轩第一次受邀来到向家。与半山区公寓的现代感不同,向家的别墅内部装饰透着老派富豪的沉稳与底蕴,名贵的红木家具,墙上挂着意境悠远的国画,博古架上陈列着精美的瓷器,无一不彰显着主人家的品味与实力。
下午茶设在一间宽敞的、拥有整面落地玻璃的日光室里,外面是精心打理过的花园,远处是蔚蓝的海面。除了萧亚轩,在座的还有布朗太太和另外两位与向家交好的太太。气氛融洽,话题从最新的巴黎时装周到即将举行的赛马会,轻松而惬意。
侍者端上精致的英式三层点心架,以及配套的红茶和咖啡。萧亚轩微笑着与众人交谈,姿态优雅从容。然而,细心的向太注意到,这位年轻的萧小姐并未动桌上的红茶或咖啡,而是从她随身携带的那只低调却质感极佳的手袋里,取出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瓶。瓶子很普通,没有任何商标,里面装着清澈透明的液体。
向太有些好奇,趁着谈话的间隙,温和地问道:“萧小姐,这是……?看你似乎不太喜欢红茶?”
萧亚轩闻言,拿起那只普通的玻璃瓶,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怀念的微笑,语气淡然地说道:“让向太见笑了。这是水。我喝惯了这种,是家父一位研究地质学的故交,多年前从苏格兰某处人迹罕至的古老水源地带回的样本,说那里的水质结构有些特别,对身体颇有益处。我从小喝到大,便成了习惯,走到哪里都自己带一些。”
她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带着一种属于世家子弟的、不经意的讲究。既点明了水源的“古老”、“特别”和“有益”,又用“地质学故交”、“样本”等词汇赋予了其一定的科学色彩和稀缺性,最后归于个人的“习惯”,显得毫不刻意,仿佛只是个人偏好。
在六十年代末的香港,本地自来水水质普遍被认为一般,煮沸饮用是常态,而高端进口矿泉水市场远未成熟,概念模糊。萧亚轩这种自带“特定水源”饮用水的行为,在向太等人看来,非但不显怪异,反而透着一股超越寻常富豪的、源于世家底蕴的独特格调与健康意识,显得极为超前。
“哦?苏格兰古老水源地的水?”向太果然被勾起了兴趣,她生活优渥,对健康和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听起来很特别。不知道……我是否有幸尝一尝?”她带着几分玩笑,又几分认真的语气问道。
“当然可以,只是普通的水,向太不嫌弃就好。”萧亚轩笑容温婉,拿起一个干净的骨瓷小杯,从容地为向太倒了浅浅一杯。那无色无味的【生生不息水池】的泉水,在精致的杯子里,更显清澈。
向太道了声谢,接过杯子,先是凑近闻了闻,并无任何气味。她轻轻啜饮了一小口。
泉水入口的瞬间,向太的眼睛微微睁大了一些。她细细品味着,脸上掠过一丝明显的讶异。
“这……”她放下杯子,看向萧亚轩,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这水质果然不凡!口感极其清甜甘洌,非常顺滑,完全没有普通水的那种‘硬’感或者漂白粉的味道,甚至比市面上那些昂贵的蒸馏水还要好喝得多!喝下去之后,喉咙里还有一种很舒服的……回甘?”她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来形容那种微妙的感觉。
布朗太太和另外两位夫人见向太如此反应,也都好奇起来。萧亚轩便微笑着为每人都倒了一小杯品尝。
“哎呀,真的不一样!”布朗太太惊叹。
“很清爽的感觉。”另一位夫人附和。
一时间,这瓶看似普通的“水”,竟成了下午茶的一个小小焦点。萧亚轩只是微笑着,并不多做解释,维持着那种“这只是我个人习惯”的淡然态度。但这种不经意间展露的“独特”,却让她在向太等人心中的形象,更加神秘和高深了一分。
向太看着萧亚轩,眼神中欣赏的意味更浓。这位萧小姐,不仅品味出众,举止得体,连日常饮用的水都如此讲究,其背后的家世和所接触的层面,恐怕比她们之前想象的还要不简单。这瓶“神奇”的饮用水,无形中,为萧亚轩牢固的“名媛”身份,又增添了一抹引人探究的华彩。
而萧亚轩,则在众人赞赏的目光中,垂下眼帘,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玻璃瓶。这源自系统空间的泉水,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在外界显露痕迹,效果似乎……不错。这或许,也能成为“萧亚轩”这个身份,又一个不起眼却又足够特别的标签。
浅水湾下午茶上那瓶“神奇”的饮用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向太等人的小圈子里漾开了细微的涟漪。萧亚轩“背景深厚、生活极致讲究”的形象,在无形中又深刻了几分。这为她带来了些许好处,比如向太太之后与她通电话时,语气更添了几分亲近,甚至主动提及了一些航运业内的趣闻,无形中拓宽了萧亚轩的信息来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