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逆流60年代 > 第275章 国营商店的采买与观察

逆流60年代 第275章 国营商店的采买与观察

作者:典苍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6 08:32:49

吃过午饭,廖奎和谢薇便朝着嫩江县城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走去。商店是一栋红砖砌成的平房,门脸比农场的供销社大了不少,木制的橱窗里陈列着一些永久牌自行车、缝纫机和半导体收音机的样品,蒙着一层薄灰,彰显着其“镇店之宝”的地位。

推开刷着绿漆的木门,一股混合着布匹染料、肥皂、糖果和煤油的特殊气味扑面而来。店内光线尚可,靠墙立着几排高大的玻璃柜台和货架,将不同品类的商品分隔开来。顾客比饭店里更多些,三三两两地围在柜台前,售货员们则大多站在柜台后,有的在拨弄算盘,有的在整理货品,神情带着国营单位特有的、不愁买卖的淡然。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便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计划,分头行动,却又保持在彼此的视线范围内。

廖奎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劳动布上衣,肘部结实地打着补丁,下身是同样半旧的深灰色长裤,脚上一双军绿色胶鞋。这身打扮在八月闷热的天气里显得有些厚重,却是这时节里许多劳动男性的常见穿着。他径直走向售卖书籍和文化用品的柜台。柜台里的书籍并不多,大多是红宝书、马列选集、农业科技普及小册子,以及一些连环画。他目光扫过,很快找到了目标——几本封面泛黄、看起来有些年头的专业书籍。

“同志,麻烦拿一下那本《兽医实用手册》,还有旁边那本《常见猪病防治》。”廖奎对柜台后的年轻女售货员说道。

女售货员抬眼看了看他,没多话,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书,放在玻璃柜台上。廖奎拿起书,仔细翻看了一下目录和出版信息,确认内容正是他需要的,便点头道:“就要这两本。”他付了钱,将书小心地放进随身携带的、洗得发白的帆布挎包里。这个举动,完美契合了他“提升技术”的公开说辞。

另一边,谢薇则走向了针纺柜台。她穿着件浅碎花的短袖衬衫,布料是普通的棉布,已经洗得有些发软,下身配一条深蓝色的确良长裤,裤脚挽起一道边,脚下是塑料凉鞋。这身打扮清爽利落,符合她年轻女性的身份,又不显突兀。这里色彩稍显丰富,一卷卷棉布、涤卡、灯芯绒堆在货架上,柜台里陈列着针线、纽扣、松紧带等零碎。她先是仔细看了看布匹,手指在不同质地的布料上轻轻摩挲,最后选定了一块质地厚实、颜色沉稳的藏蓝色咔叽布。

“同志,请给我扯七尺这个布。”谢薇对售货员说,同时递上相应的布票和钱。这尺寸,足够给廖奎做一条结实的裤子,或许还能剩下点料子做点别的。

接着,她又挑选了几包不同型号的缝衣针,一板各色的棉线,以及一小包顶针。这些举动,完全符合一个想要精心打理家庭生活的年轻主妇形象。

完成主要采购目标后,他们又汇合,在副食品柜台买了些农场少见的调味品——一小纸包味精,这在当时可是稀罕物;廖奎还特意买了两包“大前门”香烟,这烟比农场常见的“经济”烟要好些,以备不时之需的交际应酬;最后,称了半斤用简陋蜡纸包着的水果硬糖,甜味在任何时代都是硬通货,无论是自己吃还是作为人情小礼物都合适。

在整个采购过程中,他们的目光从未停止观察。

廖奎注意到,商店里商品种类确实比农场丰富许多,光是肥皂就有好几种,暖水瓶的样式也多几种。但稍微高档些的商品,如那橱窗里的自行车、缝纫机,旁边都立着小牌子,注明需要“工业券”或“特供票”,甚至有些直接写着“暂无货”。普通职工若无特殊渠道或积攒多年的票证,根本无力购买。店员与一些看似熟客的城镇居民交流时,语气会稍微随意些,偶尔还能开两句玩笑,显示出一种农场里较少见的地缘亲近感。

而谢薇,则在假装浏览柜台商品、等待廖奎结账的间隙,目光多次“不经意”地投向商店斜对面。那里,正是嫩江县派出所所在。一座比商店更显肃穆的青砖院落,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偶尔有穿着制服或便装的人员进出。她尤其留意到,院落一侧挂着“户籍办公室”牌子的房间,窗户正对着这条街道。她默默记下了那里大致的办公时间(根据人员进出频率判断),以及看到有人拿着材料进去办理业务的过程。

所有明面上需要购买的物品都已齐全,一样不落,每一样都有合理的用途。他们提着鼓鼓囊囊的挎包和用旧报纸包好的布料,走出了国营百货商店。

午后的阳光带着八月的热度,照在县城的土街上,蒸腾起些许尘土的气息。明面上的采购任务已顺利完成,这不仅为他们的请假理由提供了完美的实物佐证,更重要的是,这次公开行动为他们接下来的暗线探索,打下了一个坚实而自然的基础。他们像两颗水滴,融入了县城这略显浑浊却生机勃勃的河流,没有激起一丝不该有的涟漪。

日头偏西,将县城的喧嚣稍稍冲淡,暑气却未全消。廖奎和谢薇提着采购来的“明面”物资,看似随意地在县城边缘踱步,汗水浸湿了后背的棉布衬衫。他们的目光却如同最精密的探测器,扫过斑驳的墙壁、废弃的院落和不起眼的岔路口。他们在寻找一种特殊的“标记”——或许是某个不起眼的粉笔符号,或许是墙根几块看似无意堆叠的碎砖。这是临行前,廖奎通过刘炮那条隐秘的以物易物渠道,花费了些许代价才换来的、关于嫩江县黑市入口的模糊指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