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了没几日的第七农场,仿佛是为了印证廖奎和谢薇心中那份隐隐的不安,一股熟悉的、令人窒息的寒流再次席卷而来。
下午上工没多久,场部的大喇叭突然响起,不再是生产通知或革命歌曲,而是那个久违的、带着刻板腔调的声音——思想改造队的负责人。通知所有学习班成员,包括那八十九名重点对象以及其他被纳入“帮助”范围的职工,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前往大礼堂集合,进行一场“思想回头看”讨论会。
“回头看”三个字,像三根冰冷的针,刺入每个人的神经。
大礼堂里,气氛凝重。改造队的几名成员端坐在主席台上,面色严肃,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视着台下陆续进场、神情各异的职工。廖奎和谢薇找了个靠后排、不太起眼的位置坐下,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弥漫开的那种熟悉的紧张与压抑。
于卫东也来了,他走路依旧别扭,但脸上却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期待,不时与坐在不远处的周子强交换着眼神。周子强推了推眼镜,表情看似平静,眼神深处却闪烁着一丝算计的光芒。
改造队负责人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讲话,语气缓慢却带着沉重的压力:
“同志们,近段时间,大家回归生产岗位,表现各有不同。但是,思想改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开几次会、表几次态就能完成的!有些人,表面上服从管理,积极劳动,但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和旧思想、旧观念划清了界限?是不是还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行为?今天这个‘回头看’,就是要大家对照检查,深刻反思,尤其是要揪出这种隐藏的、虚伪的作风!”
“说一套,做一套”!
这顶帽子扣下来,不可谓不重。台下不少人脸色都变了,下意识地低下头,不敢与台上审视的目光对视。
“现在,就从这边开始,每个人依次发言,谈谈最近的思想动态,劳动表现,重点是有没有做到‘表里如一’!要触及灵魂,深刻剖析!”负责人手指一点,开始了点名。
被点到的人,战战兢兢地站起来,绞尽脑汁地搜刮着词句,重复着那些正确却空洞的套话,努力证明自己的“改造”成效,生怕被抓住任何把柄。
气氛越来越压抑。
廖奎和谢薇坐在后排,面色平静,心中却警铃大作。这分明是一次突然袭击,一次针对性的“回马枪”!目的就是要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在看似松懈的日常中,寻找可能存在的裂痕和破绽。于卫东和周子强那隐晦的流言,与此刻“说一套做一套”的批判重点,隐隐形成了一种呼应,让他们不得不更加警惕。
很快就轮到了他们这一片区域。
周申被点到了名字。他猛地一颤,如同受惊的兔子般站了起来,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准备好的说辞忘得一干二净,语无伦次,冷汗顺着额角往下淌,那惊惶失措的样子,引得台上改造队员皱起了眉头。
接着,点到了秦大山。他沉默地站起来,浑浊的眼睛看着地面,干巴巴地说了几句“遵守纪律,好好劳动,感谢组织教育”便不再多言,任凭台上如何引导,他只是沉默以对,用他那堵无形的墙,隔绝着外界的风雨。
然后,点到了廖奎。
全场的目光,或明或暗,瞬间聚焦过来。于卫东和周子强的眼神更是如同淬了毒,紧紧锁定在他身上。
廖奎缓缓站起身,身姿挺拔,目光平静地迎向主席台。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略微停顿,仿佛在组织语言,这份沉稳与前面几人的慌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沉稳。他没有慷慨激昂地表态,也没有过度地自我批判,而是紧紧围绕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畜牧防疫。他简要汇报了近期在猪号马号的工作,提到了夏季防疫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用具体的数据和观察来说明问题,最后才落到思想上,表示通过劳动和实践,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技术服务于生产、生产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道理,要努力改造思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他的发言,务实,具体,有内容,巧妙地避开了那些空泛的政治口号,将“思想改造”落实到了“做好本职工作”这个无可指摘的层面上。
改造队的负责人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于卫东急了,忍不住阴阳怪气地插了一句:“廖技术员这思想觉悟就是高啊,时刻不忘本职工作,就是不知道这‘本职工作’之外,有没有什么别的‘活动’,也需要向组织汇报一下?”
这话指向性极强,几乎是在明示廖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廖奎却面色不变,目光转向于卫东,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于卫东同志,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我的工作就是负责畜牧防疫,除此之外,就是正常的生活起居。如果你指的是我每天按时上下工,偶尔因为工作需要去仓库领取物资,或者像所有职工一样在家属区生活,这些难道也需要特别汇报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