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司徒炎为他跟梓云燕的婚事无比烦恼的时候,中端稻花香跟高端稻花香也陆续推出。
低端稻花香就已经风靡狄京城,中端高端稻花香的相继推出,更是让满城酒客为之疯狂。
实在是这个酒跟传统的“浊酒”区别太大了。
传统“浊酒”即便是经过长期储存发酵,比如状元红女儿红之类,其酒精度数也不过是在二十几度。
但稻花香酒最低端的都有三十几度。
最高端的那种,至少超过五十度。
因此稻花香美酒,迅速成为有钱人家餐桌上的必备酒。
再加上篆刻在酒坛上的那几句诗,稻花香美酒几乎成了身份的象征。
武人宴客不喝稻花香,会被人耻笑不够大气。
文人宴客不喝稻花香,则会显得没有品味。
以至于稻花香酒最低端的一坛都要三十两银子。
中端酒四十几度,要五十两银子一坛。
高端酒至十月底推出,售价直达一百两。
但稍一上市,依旧被一抢而空。
很多“黄牛”抢购到高端酒,放到黑市两百三百两照样有人抢。
就连周边各大城市的酒商,也纷纷涌进狄京城,千方百计打听出稻花香的幕后老板是九亲王府。
于是很多酒商便拐弯抹角求到九王司徒炎面前,想要将稻花香销售到其他城镇去。
只可惜所有酒商都大失所望,因为司徒炎公开声明此酒产量有限,单单供应狄京城内都不够,没法销售到其他城镇。
酒商们大失所望,只能从狄京城内的酒楼酒铺买上几坛,带回家去自己解馋。
司徒炎在跟玉临风商量之后,决定将高端酒定位为限量奢侈品,每月只出三百坛。
一来形成饥饿营销,带动中端低端稻花香卖得更好。
二来蒸馏烈酒的工艺实在是太简单,倘若为了寻求短期暴利,盲目扩大经营,一旦工艺泄露,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可即便高端酒每月限量三百坛,已经有三万银子的进账。
再加上中端低端酒同样供不应求,就不说司徒炎殷飞冉黎三人了,玉临风看着大批的银子进账,每天都乐得跟个守财奴一样。
这期间司徒炎跟梓云燕的婚事也确定下来,就定在正月初八。
当然不是司徒炎一人迎娶,而是跟他十弟晟王同娶一妻。
皇族子弟同娶一妻,自北狄国建国以来从未出现,更不用说是两位亲王一块儿娶了。
太后首先不同意,但却经不住晟王跪地苦求。
反而皇帝心里很清楚,这肯定是司徒炎玩的花招。
这个花招皇帝倒是喜闻乐见,所以皇帝抢在太后之前点了头。
太后岂能不明白皇帝的盘算?
最终太后也只能点头。
晟王因此得偿所愿。
何况司徒炎私下一再跟晟王保证,名是同娶,但他司徒炎这辈子都不会触碰梓云燕。
晟王更是心满意足再无所求。
梓云燕大致也明白司徒炎的心思,可是她心里总归存着一个妄想,妄想占住了九王正妃的名头,终有一天能够慢慢将司徒炎的心,从那该死的男宠手里抢回来。
再加上梓老公爷考虑再三,想着只要梓云燕能占住九王正妃的位子,皇帝就不可能清算他梓家。
更何况两王同娶梓云燕,他梓家也算是占了大便宜,所以梓老公爷首先表态赞成此事。
随着成亲的时间渐渐逼近,镇国公府跟晟亲王府,全都陷入忙碌和喜气之中。
反而九亲王府什么动静都没有。
用司徒炎的话说,反正新房不会设在九亲王府,等到成亲那天,在府门口挂上两个红灯笼就行了。
转眼到了腊月中旬,距离新年只剩半月,国师府忽然发出请柬,邀请文官武勋、老爷少爷、夫人小姐等等,入国师府欣赏梅花。
大国师从不上朝,更不会轻易插手国家大事。
这就导致时间太久的话,人们会逐渐忘记国师府的威严与强大,从而丧失国师府对内对外的震慑效应。
因此皇族跟国师府早有约定,每隔三年,国师府至少要面向大众开放一次。
开放的理由由国师府自行决定。
今年的理由便是“赏梅盛会”。
赏梅盛会一共三天。
第一天单请皇族子弟,武勋高官,由极少露面的大国师亲自陪客。
第二天单请高官子弟、以及少年英杰,由国师府的三个弟子出面招待。
第三天单请高官夫人、名门闺秀等,国师府没有女眷,只能由太后跟皇后,领着太太小姐们自行游玩。
玉临风虽是男宠,但也是名传天下的大才子大诗人,因此他受邀在第二天,由殷飞冉黎陪着,一同进入国师府。
国师府没有九亲王府那么华丽精致,然而其雄阔敞亮,却比九亲王府犹有过之。
在国师府后边,有一座不太高但很宽阔的山头,山头上遍布红梅树,因此这片山头,取名就叫红梅岭。
红梅岭上山路通幽,曲廊蜿蜒,更有二十几座凉亭,将曲廊衔接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