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西门岗亭,“深瞳VII型”的幽蓝光芒如同岗亭的第三只眼,恒定记录着秩序与新生的交响。墙角那片“绿化试验点”在它的“科学凝视”下,和谐如初——SY-02号标兵苗木稳如定海神针,叶缘光泽流转得温顺、呆滞,且隐约透着一丝对窗外那片被红白警戒线守护的新生草苗的植物式前辈式关注!那几朵小蘑菇,菌褶荧光明灭得如同精密的节拍器,15°上扬角度无可挑剔,《绿岛小夜曲》的频率柔和得让空气都充满韵律。蹲在棕色厨余桶旁的幽蓝主机,屏幕上“行为符合度”标签稳稳停在100%。岗亭内外弥漫着冰枸杞水的清甜、新生草苗破土的清新气息以及一种“堡垒守护希望”的静谧。窗外,那片被规则之力催生、被塔塔菌丝呵护、被红白警戒线守护的土地上,点点嫩绿已顽强地刺破蓬松的土壤,在晨光中舒展着稚嫩的叶片,宣告着生命的胜利。
李清风端坐如山,面前摊开的并非执勤记录,而是一份崭新的《西门岗亭绿化试验点附属生态区(D区草坪)草苗生长观察记录表(初稿)》。旁边放着他那份《责任区评估及提升方案》,以及安保部刚刚送来的、制式规范的“临时绿化养护区 请勿进入”警示牌(替换了他手写的纸牌)。他手里那支蕴含天道法则的红笔,正悬停在记录表“草苗个体编号”一栏上方。
玄猫的意念空间里,塔塔的精神波动充满了“奶妈”般的成就感:
“嘤嘤嘤!(老板!小草苗们出来啦!健康!活泼!充满朝气!塔塔的‘蘑菇牌’安眠曲和营养输送效果拔群!新邻居们对塔塔的菌丝可友好了!)”
在它意念的“全息生态沙盘”上:
代表窗外草坪的区域,无数微弱的嫩绿色光点(草苗)正在晨光中轻柔地摇曳着,吸收着光合作用能量和塔塔菌丝持续输送的温和“生长祝福”光点!
沙盘上方,一个虚拟的绿色档案夹正在自动生成,封面标题:《D区草苗生长观察档案(初始版)》
玄猫熔岩眼瞳金光流转,爪子里的“S优$”鹅卵石轻轻敲击着沙盘边缘:“咪…(小塔,干得不错。不过,小草苗刚露头,最是娇嫩脆弱。赵乾那老小子昨天派混混不成,又被主人用规则和喷壶教训了,怕是更恨得牙痒痒。他‘灵植办’的身份,玩阴的不行,走‘标准’也不行,接下来…会不会动用‘官方’力量,找个更‘合理’的借口来搞破坏?比如…‘病虫害普查’强制喷药?或者…‘移栽优化’?)”
SY-02号苗木的影像,叶缘光泽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仿佛在提示“风险升级”。
李清风的目光平静地掠过窗外那片在晨光中生机勃勃的嫩绿,眼神深邃。他拿起红笔,在记录表上工工整整地书写:
“草苗个体编号规则:
1. 命名依据: 以发现破土时间为序(精确到秒),采用“D-GM-年-月-日-时-分-秒”格式。
2. 定位坐标: 采用岗亭责任区网格坐标系(XXX-XXX)标注精确位置(误差±1厘米)。
3. 初始状态记录:
- 破土时间:
- 初始叶长(毫米):
- 初始叶宽(毫米):
- 叶色(参照《小区绿化植被色谱标准》):
- 生长姿态(直立/微倾):
- 周边微环境记录(土壤湿度、光照强度、邻近植株距离等)。
4. 日常观测: 每日上午9:00、下午3:00记录生长参数(叶长、叶宽、色泽变化、有无异常斑点或虫害迹象)。
5. 备注: 记录观测者(李清风)及使用设备(目测 标准刻度尺)。”
写完,他放下笔。这份记录表,将每一株小草苗的成长都纳入了堪比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严密档案化管理体系。
他站起身,并未立刻出去记录草苗,而是先走到文件柜前,拿出一个小区标配的带刻度的植物观测放大镜和一把精钢打造的标准刻度尺(最小刻度1毫米),还有一本崭新的《小区常见草本地被植物病虫害图谱》。
他拿着这些专业工具,推开岗亭门,走到红白警戒线外。清晨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嫩绿的草苗挂着晶莹的露珠。
他并未跨入警戒线内,而是站在线外,如同一位严谨的生态学家,开始按照记录表规则逐一观测记录!
他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一株破土草苗的叶片纹理和色泽,对照图谱排除病虫害可能。然后,用那把精钢刻度尺,极其精准地测量着每一片嫩叶的长度和最宽处宽度,数据精确到毫米,并工工整整地填入记录表对应的个体编号下方!
他的动作专注、缓慢、一丝不苟。阳光勾勒着他俯身测量的侧影,保安制服与精密的测量工具形成一种奇异的和谐。偶尔有晨练的业主路过,看到这位保安如此专业地“伺候”几株刚冒头的小草,都投来好奇又好笑的目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