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夜,南汉山城内的帅帐内,李时白手持从汉城突围士兵口中得来的密报,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密报上“清军合围汉城,东门城墙已坍塌数处,不日便会攻城”的字迹,在烛火下如针般刺目。帐内将领分列两侧,神色凝重,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将军,汉城危在旦夕,我们若再不出兵回援,恐国王陛下与宗室子弟都会落入清军手中!”副将郑蕴(郑蕴堂弟)率先开口,语气急切,“南汉山城虽重要,却不及汉城根基,只要保住汉城,我们还有反击的机会!”
李时白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帐内将领:“本将何尝不知汉城重要?可此前清军佯攻南汉山,牵制我军数日,如今汉城被围,清军定在回援路线上设下埋伏。但若不回援,我们便是朝鲜的千古罪人!”
他顿了顿,咬牙道:“传令下去,留五千兵力驻守南汉山城,由你(指郑蕴)统领,严防清军偷袭;本将率一万兵力,明日清晨从城南突围,取道水原城,快速回援汉城——若能与汉城守军内外夹击,或许能解汉城之围!”
“将军,水原城是汉城通往南汉山城的必经之路,清军若在那里设伏,我们恐难通过!”另一名副将李尚志(朝鲜汉臣,非此前同名将领)担忧道。
“事到如今,只能冒险一试!”李时白道,“清军主力都在汉城外围,水原城至多只有少量兵力驻守,我们快速通过,清军未必能反应过来。”
次日(十一月十二日)辰时,李时白率一万兵力从南汉山城城南突围,一路疾驰,直奔水原城。可刚抵达水原城郊外,便见前方尘土飞扬——准塔率五千正蓝旗降兵已列阵等候,旗帜上的“准”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李将军,别来无恙?”准塔策马出列,语气带着几分嘲讽,“睿亲王早料到你会回援汉城,令末将在此等候多时了!”
李时白心中一惊,却也强装镇定:“准塔,你本是朝鲜降将,如今却助纣为虐,阻拦我回援国王,不怕遭天谴吗?”
“降将又如何?”准塔冷笑,“睿亲王善待降兵,许以旗人身份与军功晋升,比你们朝鲜国王的猜忌与刻薄强百倍!今日你若退兵,末将可放你回南汉山城;若执意进攻,便别怪末将手下无情!”
“休要多言!”李时白挥刀下令,“杀过去!”
朝鲜士兵呐喊着冲向清军阵列,可刚冲至半途,两侧便传来马蹄声——准塔早已令降兵熟悉水原城地形,在两侧山林中设下伏兵,此时伏兵冲出,与正面清军形成夹击之势。
“不好,是埋伏!”李时白嘶吼着下令撤退,却为时已晚。降兵熟悉朝鲜士兵的战术,专门攻击侧翼薄弱处,朝鲜军队阵形瞬间混乱,士兵们四散奔逃。
准塔率骑兵冲锋,直取李时白:“李将军,束手就擒吧!”
李时白挥舞长刀抵抗,却被准塔的长枪刺穿铠甲,险些落马。郑蕴(随李时白突围的副将)率残部拼死掩护,才将李时白救出,被迫退回南汉山城。
“将军,清军已追至城下,南汉山城也被包围了!”刚退回城内,留守的郑蕴便匆匆来报——多铎已按多尔衮的命令,率镶白旗一万五千人从汉城回师,与准塔汇合,彻底合围南汉山城。
李时白瘫坐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的清军阵列,眼中满是绝望:“我们……被彻底隔绝了……”
同一时刻,朝鲜东海岸的江华岛附近海域,明朝天津总兵曹友义率五千骑兵,乘坐登莱水师的战船,正悄悄靠近岸边。海上风浪已平息,清军水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江华岛正面,未料到明军会从东海岸绕路登陆。
“总兵大人,前方便是江华岛的东滩,清军水师尚未发现我们!”副将赵率教躬身禀报,“登莱水师的郑彩将军已率部牵制清军水师主力,我们可趁机登陆!”
曹友义点头,下令:“即刻登陆!骑兵登陆后,快速集结,与江华岛守军汇合——若遇到清军巡逻队,尽量避免纠缠,以汇合守军为首要任务!”
战船靠岸后,明军骑兵快速登陆,果然未遇清军阻拦。曹友义率部直奔江华岛城门,远远便见金自点率残部前来迎接——金自点已收到探报,得知明军登陆的消息。
“曹总兵!”金自点激动地握住曹友义的手,“你们可算来了!江华岛粮草将尽,再晚来几日,我们便只能开城投降了!”
“金将军放心,登莱水师已运送粮草军械至江华岛,足以支撑十日。”曹友义道,“崇祯帝令我率五千骑兵驰援朝鲜,与将军联手,牵制清军兵力,缓解汉城压力——清军主力在汉城外围,江华岛的清军水师兵力不足,我们可趁机反击,夺回制海权!”
金自点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有曹总兵相助,我们定能守住江华岛!只是汉城被围,国王陛下安危未卜,我们需尽快想办法与汉城联络,告知援军已至的消息。”
“此事不急。”曹友义道,“我们先巩固江华岛的防御,待粮草军械补充完毕,再派兵力佯攻清军水师,吸引汉城外围的清军分兵支援——这样既能缓解汉城压力,也能为我们争取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