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三年五月初八日辰时,睿亲王府的书房内,晨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几上,《崇德三年官员考核条例》的草案已铺满桌面。多尔衮身着常服,正与范文程、刚林逐字逐句修订细则,多铎、图赖侍立一旁,偶尔插话提出意见。
“满臣考核分‘军功、骑射、统兵’三项,每项按五等评定,三等以上方可晋升——军功需以斩杀敌首、攻陷城池为凭,骑射需在百步内射中靶心三次,统兵需无士兵哗变、粮草损耗超一成之过。”范文程指着草案,逐一向多尔衮解释,“汉臣考核分‘吏治、民生、文案’三项,吏治需无积案超三月,民生需辖地流民减少、赋税足额,文案需奏折无错漏、公文及时流转,同样三等以上晋升。”
刚林补充道:“王爷,此前满臣世袭子弟可免试直接继承佐领以上职位,草案中已废除这一条,规定世袭子弟需通过骑射、军功两项考核,且需在军中历练三年,方可继承职位,否则降为闲散宗室。”
多铎皱眉道:“十四哥,这样会不会得罪太多宗室子弟?比如阿达礼(代善之孙)、硕托(代善之子)这些世袭子弟,恐会联合反对。”
“世袭特权不能一刀切,却也不能毫无限制。”多尔衮拿起笔,在草案上圈改,“可加一条‘军功卓着者之子弟,可免骑射考核,仅需军功考核’,这样既能安抚有军功的宗室,又能堵住反对者的嘴。范文程,你觉得如何?”
范文程躬身道:“王爷考虑周全。此外,‘汉臣晋升绿色通道’需明确——汉臣任地方官三年无过失,且至少有一项考核为二等以上,可直接提拔为京官,如户部、吏部的主事、郎中,无需按常规五年任期晋升。”
“准。”多尔衮点头,“刚林,你即刻将修订后的草案誊抄三份,一份送代善二哥府中,一份送岳托侄儿府中,一份留待明日朝议使用;图赖,你派人去请鲍承先、张存仁前来,本王有要事与他们商议。”
“属下遵令!”刚林与图赖躬身领命,分别去执行任务。
巳时末,鲍承先、张存仁抵达睿亲王府。二人身着官服,见到多尔衮后躬身行礼,神色带着几分期待——自归降大清后,他们虽获官职,却始终游离在核心权力之外,此次多尔衮主掌吏部,他们深知是难得的机会。
“二位请坐。”多尔衮示意二人落座,开门见山,“本王与范文程制定了新的官员考核条例,拟增设汉臣晋升绿色通道,提拔有才干的汉臣进入六部任职。鲍承先,你熟悉汉军旗事务,且在地方治理上有经验,本王拟奏请陛下,提拔你为吏部右侍郎,负责汉臣考核;张存仁,你精通文案与刑狱,拟任命你为吏部考核司副司长,协助刚林处理考核细则。”
鲍承先闻言,激动地起身谢恩:“臣谢王爷提拔!定当尽心竭力,做好汉臣考核,不辜负王爷信任!”
张存仁也躬身道:“臣愿为王爷效力!此前在明军时,臣便因汉臣身份难获重用,如今蒙王爷赏识,定当以死相报!”
范文程在一旁道:“鲍大人、张大人,新考核条例需汉臣支持,方能顺利推行。马光远(户部郎中)、石廷柱(兵部主事)、刘天禄(汉军旗牛录章京)、周元勋(汉军旗牛录章京)等汉臣,此前与二位多有往来,还请二位协助联络,邀请他们参与改革细则的修订,共同为汉臣争取权益。”
鲍承先道:“范先生放心!马光远、石廷柱与我是旧识,我今日便去联络,邀他们明日前来王府商议。”
“很好。”多尔衮道,“本王承诺,待考核制度推行后,凡参与修订细则、且考核优异的汉臣,本王定会向陛下奏请,优先提拔。但有一点——改革期间,需严格保密,不可泄露草案内容,以免被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抓住把柄。”
“臣等明白!”二人躬身领命,随后便起身离去,前往联络其他汉臣。
五月初九日辰时,崇政殿朝议如期召开,议题便是审定《崇德三年官员考核条例》。多尔衮手持草案,站在殿中,逐条宣读细则,殿内气氛随着条例的宣读愈发凝重。
“……废除满臣世袭罔替中的免试晋升,世袭子弟需通过骑射、军功考核,且历练三年方可继承职位;汉臣任地方官三年无过失,可提拔至京官任职……”
“放肆!”阿济格猛地拍案而起,指着多尔衮怒斥,“此乃削弱满臣特权,偏袒汉臣!我大清以满人为尊,世袭子弟乃宗室血脉,岂能与汉臣同等考核?多尔衮,你这是要动摇大清根基!”
莽古尔泰立刻附和:“英亲王说得对!汉臣不过是降兵降将,岂能与满臣平起平坐?此条例若推行,满臣心寒,大清恐会分崩离析!臣恳请陛下驳回此条例!”
多尔衮冷静反驳:“十二哥、五哥此言差矣!大清如今已占据辽东,日后还要入主中原,汉地广阔,百姓众多,仅靠满臣如何治理?汉臣熟悉汉地习性,若能通过考核提拔,可为大清效力,稳固统治。且条例并未废除满臣世袭,只是要求世袭子弟有真才实学,而非仅凭血脉占据高位——若世袭子弟无军功、无骑射之才,如何统领士兵、治理百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