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铤和鲍老汉回到鲍家村后,鲍老汉就去给其他村民送他们托鲍老汉去县城购买的物品。林铤思考着要怎么和鲍老汉说私下制作精盐的事情。虽然东汉和帝时期已经开放了民间制作和贩卖盐铁的禁令,但那也是必须先在官府登记造册的情况下才能私下制作售卖。
在林铤正思考的入神时,鲍老汉回来了。林铤心中一定,便找到鲍老汉道:“鲍伯,我有一事想和您商量。”
鲍老汉道:“是什么事情?”
林铤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似的道:“我这趟和您去南平县城时回想起一些事情。”
鲍老汉高兴道:“那这是好事情啊,有想起自己的家在哪里吗?还有想起什么亲人吗?”
林铤看着鲍老汉发自真心的为自己高兴的样子,虽有不忍却还是回道:“没有,但是记起了我好像可以把粗盐制作成精盐,而且我制作的精盐品质比市面上的都要好。”
鲍老汉闻言大惊:“什么!林小子,这个不是戏言,虽然官府不禁民间炼盐售盐,但都需要在官府登记造册的,随便炼制私盐可是大罪。”
林铤眼神复杂的看着鲍老汉,看得出鲍老汉是关心自己,但这个事情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又想到这一个月鲍老汉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心里一横决定赌一把。当下便回道:“鲍伯,这一个多月承蒙您和乡亲们的照顾。我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是我观我们鲍家村大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我的口粮也是乡亲们一起凑的吧?我想用自己的一点能力回报乡亲们。”
看着鲍老汉欲言又止的样子,林铤又接着道:“现今天下,诸侯争锋,苦的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大家日子也不好过,不如我们炼制些精盐去卖,换取粮食也当是我报答您,报答乡亲们的恩情了。”
鲍老汉闻言叹了口气道:“你可想好了?这可是重罪,事发了乡亲们未必会包庇你。虽然你是一片好心,但是这其中利害你须得计较。”
听闻鲍老汉松口,林铤感觉自己赌对了便道:“鲍伯,我会炼制精盐之事请务必为我保密。我欲寻一大商队或是有信誉的大商家合作,我们提供精盐,他们贩卖。但炼制精盐之前我们还需寻一靠山,如此这般才比较稳当。我欲寻本县县长为靠山,奈何几番寻觅无果,还需另寻他法以求得机会。”
鲍老汉听闻道:“关于你会炼制精盐之事,出得你口,入得我耳,绝无第三人知晓。至于你所说的靠山,我有一堂侄名曰“鲍隆”,自幼随其父移居岭山乡,其父子二人皆以狩猎为生。其天生勇力过人,曾射杀双虎,为桂阳太守赵范所赏识,现在在赵郡守麾下为管军校尉,或可引其为你之靠山。”
听闻此言林铤先是一愣,随后心道:“啥?鲍隆?赵范手下那个鲍隆?鲍伯的堂侄?有这么巧的么?”
随即便道:“鲍伯,您看这样可好,我先炼制一批精盐售卖,但是需要您提供一些原料,也就是您买回来的粗盐。然后等挣了些钱,我在和您一同去桂阳郡拜见鲍校尉。”
鲍老汉闻言也是点了点头,没再说话便去取了今天买的一袋粗盐。鲍老汉从袋中取出一颗粗盐,其余的全部递给了林铤。
鲍老汉看着林铤道:“粗盐现在市价约莫六百钱一石【dan读第四声,约120斤为一石】,算下来约是五钱一斤【汉代的一斤为十六两】。略好一些的精盐约莫800钱一石,至于你说的更好的精盐,价值则高于这个价。”【数据来源于《三国演义》】
说罢,林铤和鲍老汉简单的弄些吃食,便去休息了。
一夜无话,次日。林铤起了个大早,开始在脑子里演示整个提纯流程,鲍老汉则按林铤要求去准备其需要的东西。
林铤第一步先将粗盐块放置于器皿之中加热溶解,待粗盐块全部投入器皿中加热时,便由鲍老汉代为看着器皿中的情况。
林铤在准备第二步的材料,将鲍老汉寻找来的竹筒两侧剖开打通,将竹筒的一头用两层细布罩住,再用细麻绳捆绑数圈,确认绑紧后将草木灰倒进竹筒后,将另一侧用同样的方式两层细布罩住用细麻绳捆绑数圈。如法炮制,做了数个竹筒。
待粗盐块完全溶于热水后,林铤在鲍老汉的帮助下,将粗盐水倒入竹筒中过滤其杂质,竹筒下方放置一个新的干净的器皿盛(cheng读第二声)接过滤后的盐水。如此反复无数次,获得了过滤后的盐水。
鲍老汉拉下脸来向全村挨家挨户的借钱才凑够了给林铤买铁锅的费用,虽然这口铁锅看起来质量确实不咋地,但总好过没有。【汉代铁器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西汉时期矢镞等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东汉时铁镞已取代铜镞成为主流。河南南阳曾出土汉代铁锅文物,证明当时已有铁制炊具存在。虽确实出现了铁锅,但主要在贵族阶层使用,尚未普及。受冶铁技术限制,铁锅产量低且多用于军事或贵族宴乐场合。普通百姓仍以陶器、铜器为主,直到宋代冶铁技术进步后,铁锅才真正普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