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天空中飘着淡淡的薄雾,共生之城的街道上还没有太多的行人,只有几个早起的居民,在路边的摊位上买着早点。苏晓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共生联盟办公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推开办公室的门,苏晓一眼就看到桌上放着一个熟悉的信封。信封是用牛皮纸做的,上面贴着一张小小的向日葵邮票,邮票的图案是西部共生农场新设计的,上面写着 “共生传递” 四个字,信封的右下角,是苏衍熟悉的签名。
苏晓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她快步走到桌前,拿起信封,指尖轻轻抚摸着邮票上的向日葵图案,仿佛能感受到苏衍在西部的气息。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除了一封厚厚的信,还有一张照片和一小袋向日葵种子。
照片上,苏衍站在一片金灿灿的向日葵田前,他穿着一件简单的蓝色外套,头发比之前长了一些,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向日葵田一望无际,每一朵向日葵都长得高大而饱满,花盘朝着太阳的方向,显得格外有活力。在苏衍的身后,是一座刚建成的白色教学楼,教学楼的墙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西部共生学校” 六个字,几个穿着校服的孩子站在教学楼前,手里举着 “欢迎共生” 的牌子,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苏晓拿起信纸,信纸是用西部特有的信纸做的,上面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气。她展开信纸,苏衍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字迹工整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着认真:
“晓晓,见字如面。
西部的情况比我预想中好很多,你不用太担心。共生农场的向日葵已经收了第一茬,种子的产量比预期的高很多,我把一部分种子分给了附近的普通农户,他们拿到种子的时候,都很开心,说从来没种过这么好的向日葵种子。有个农户还跟我说,等明年向日葵开花了,要邀请我去他家吃向日葵籽做的点心。
共生学校也已经开学了,来了三十多个孩子,有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有觉醒者家庭的孩子。一开始,我还担心孩子们之间会有隔阂,没想到他们很快就熟悉起来,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点都不生疏。学校的老师不够,我就暂时兼任了语文老师,教孩子们认识共生的文字,给他们讲共生的故事。有个叫小石头的孩子,之前很怕觉醒者,现在却和一个觉醒者孩子成了最好的朋友,每天都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不过最近遇到了一点小问题,西部的能量有些失衡。可能是因为刚激活共生本源,普通居民的信念能量和觉醒者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融合,导致部分能量工具无法正常使用。我试着用你教我的艾草调和法,把艾草汁和共生本源混合在一起,注入能量工具中,效果还不错,大部分能量工具都能正常使用了,但还是需要更多的共生本源支持,才能让能量彻底稳定下来。
照片里的向日葵田,有一半种的是你之前送我的种子,长得特别好,比其他品种的向日葵更耐旱,开花也更鲜艳。随信寄给你的,是西部新培育的向日葵种子,我们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耐寒的基因,比之前的种子更耐旱,也更耐寒,你可以种在共生之城的花园里,等明年开花了,我们就能看到同一种向日葵在两地绽放了。
不用担心我,这里的居民都很热情,林森也经常来帮忙。他还跟我说,等西部的情况稳定了,要邀请共生之城的居民来西部做客,看看西部的向日葵田,尝尝西部的特色美食。
等西部的情况稳定下来,我就回去看你,看张奶奶、李大叔,看大家。到时候,我们一起在共生之城的花园里种向日葵,一起吃张奶奶做的桂花糕,一起聊这几年的经历。
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大家。
哥,苏衍。”
苏晓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信,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自己和苏衍一起在废品站的院子里种向日葵,苏衍总是会把最好的种子留给自己;想起苏衍离开共生之城的时候,自己站在城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心里满是不舍;想起这些年,苏衍在西部努力推广共生理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心里既心疼又骄傲。
苏晓擦干眼泪,小心翼翼地把信和照片收起来,然后拿着那袋向日葵种子,来到共生本源室。她将种子轻轻放在收纳格旁的土壤里,用手指在土壤里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种子放进去,然后用土壤轻轻覆盖住。接着,她伸出手,放在收纳格上,激活第十一个收纳位的共生本源,温和的淡银色能量缓缓流淌出来,注入土壤中,滋养着种子。
“哥,我会帮你传递共生本源的,你在西部放心。” 苏晓轻声说,手腕上的银镯子突然发热,淡金色的光芒从镯子中散发出来,与收纳格的能量形成共鸣。苏晓能清晰地感觉到,收纳格的能量通过银镯子,与西部的共生本源建立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苏衍那边的共生本源正在变得稳定,像是在回应她的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