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阵脚大乱,士气瞬间崩溃。
兵败如山倒。
残存的袁军骑兵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不许退!都给本将站住!”
颜良挣扎着撑起半身,声音嘶哑如裂帛。
“可惜了这身本事,偏偏明珠暗投。”
曹树拖着战戟走来,身形阴影完全笼罩了这位败军之将。
“曹!树!”
颜良目眦尽裂,眼底除了愤恨,竟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系统,检测颜良对袁绍的忠诚值)
【叮!目标人物忠诚度:95点】
未达死忠,尚有转圜余地。
0.9
“倒是块好材料......”曹树收戟入鞘,“绑了!押回官渡大营。”
燕云铁骑闻令而动,将重伤的颜良五花大绑。
曹树调转马头,赤兔马扬起前蹄,向着乌巢方向绝尘而去。
(
火光冲天,曹操正亲自督军焚烧粮仓。
仓卒奔走的士兵们将火把投向堆积如山的粮草,烈焰瞬间吞噬了整座乌巢。
"加速行动!"
曹操紧握佩剑,目光频频投向营外方向,显然记挂着另一边的战事。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叔父何须如此急切?"
曹树清朗的声音随风传来,青年将领策马而至,衣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
曹操猛然转身,眼中闪过惊诧:"子昭?袁军骑兵......"
"颜良已被生擒,五千敌骑尽数溃散。"
曹树语气平淡得仿佛在说今日天气,唯有腰间染血的长剑昭示着方才的激战。
"好!好!好!"
曹操连道三声,重重拍在侄儿肩甲上,火光映照着他眉宇间的狂喜。
烈焰吞噬着最后的粮仓,浓烟遮蔽了半边天空。两百多万石军粮化作飞灰,袁绍大军的命脉就此断绝。
"回营!"
曹操大笑着挽起缰绳,"今日定要与子昭痛饮三百杯!"
战马嘶鸣声中,得胜之师向着官渡疾驰而去。
百里外的战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袁军如潮水般冲击着曹军营垒,尸骸在壕沟前堆积如山。中军大旗下,袁绍望着久攻不下的防线,脸色阴沉似水。他不着痕迹地瞥向身旁的许攸,指节在剑柄上叩出沉闷的声响。
(
许攸额角渗出细密汗珠,目光躲闪不敢直视。
正是他执意强攻曹军大营,如今久战未果,袁绍心生不满,他怎能不惊慌失措。
"明公,曹军早有准备,强攻非良策,请速发兵救援乌巢!"
沮授又一次恳切进谏。
袁绍眼神闪烁,显露出犹豫之色。
"万万不可!"
许攸咬牙反驳:"乌巢有淳于琼将军驻守,颜良更率精锐骑兵驰援,定能确保无虞。眼下曹军已是强弩之末,只需再加把劲,必能攻破营寨!"
他已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己见。
"主公,淳于琼与颜良内外夹击,说不定已大败曹军!"
"若再攻下曹营,曹操必将一败涂地!"
辛毗也从旁力劝。
袁绍眼中的迟疑彻底消散,挥鞭高喝:"调中军全线压上,今日不破曹营,誓不罢休!"
军令既下。
最后三万中军精锐尽数投入战场。
袁军攻势之猛烈,达到官渡开战以来最高峰。
曹军大营。
不足五万的守军苦苦支撑。
战至日暮时分,伤亡惨重,防线渐显动摇。
"子孝将军,袁军来势汹汹,主公若再不回师,只怕我们难以支撑!"
李典忧心如焚。
曹仁紧锁眉头沉默不语,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乌巢方向。
"曹将军请宽心,我家子昭将军从未败绩,此去必能马到功成!"
老将黄忠面带从容笑意,言语间满是对曹昭的坚定信任。
曹仁闻言心头一震。
"是啊,子昭这孩子屡建奇功,何曾让我失望过,我实在不该怀疑!"
曹仁低语自省,眼中阴霾一扫而空。
他锵然拔剑出鞘,朗声喝道:"有曹树助阵,此战我军必胜!主公不日即归,全军务必死守营垒,半步不退!"
在曹操的鼓舞下,麾下将士拼死坚守。
夕阳西下时,曹军再折损千余,濒临崩溃。
"主公到了!"
"子昭将军回来了!"
营中骤然爆发出狂喜的呐喊。
曹仁猛然回身。
一支凯旋大军正昂首挺胸离营而出。
曹操与曹树并驾齐驱,直向营门而来。
曹仁欣喜万分,急步迎上。
"孟德得胜了吗?"
曹操策马上前,高声下令:"子孝,速传我将令:乌巢粮草已毁!"
消息传开,全军振奋。
曹仁与李典皆是大喜过望。
众将敬畏的目光,纷纷投向曹树。
"曹公得此子相助,必成霸业!"
郭嘉面带赞许之色,心中慨叹:「此子若生于汉末,功业当在萧何之上!」
喜报转眼传遍全营。
将士闻讯,士气大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