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梳洗已毕,请披甲吧。"
黄月英捧起战甲,娴熟地为他穿戴。
曹树斜睨着她:"还喊我将军?"
黄月英先是一愣,随即会意,脸颊泛起红霞。
"夫...夫君,"她轻咬朱唇,羞赧道:"妾身服侍您更衣。"
曹树这才展颜大笑。
身着皇天始龙甲,他对门外亲卫高声道:"传令诸将集结,即刻南下!"
"遵命!"亲卫领命告退。
"夫君要南下?不该北返吗?"黄月英面露讶色。
"北返?为何要北返?"曹树按剑反问。
黄月英连忙解释:"刘表已被重创,新野已克,南阳尽归曹氏,许都南境再无威胁。此时不该回师徐州与主公会合,共讨刘备么?"
见她如此明理,曹树目露赞许。
"月余便可解决刘备,时日尚宽。"他沉声道:"我要渡汉水,血洗襄阳!"
此言令黄月英面色骤变。
一月之内连破张绣、新野已属奇迹,如今竟要染指襄阳?这般雄心,令她震惊无言。
"安心等我归来。"曹树轻抚她面庞,转身离去。
少年将军毫不拖泥带水,身影转眼消失在院门外。黄月英凝望他的背影,眸中泛起依依之色。
当日,曹军万人浩荡南下,直指樊城——这座汉水北岸的重镇,与襄阳隔江对峙,堪称最后的屏障。
刘琦率两万余兵马驰援襄阳,王威、刘磐等各路将领奉命集结于樊城,荆南老将黄忠亦领五千长沙军抵达。
荆州军力渐显雄厚之势,刘表积攒的家底终见成效。
曹树傲视刘琦,仅率万人压境,竟在城下安营扎寨。
连番败绩令荆州将士对曹树心生畏惧。
连续三日叫阵,刘琦始终避战不出。
樊城县衙内,刘琦神色凝重。
城外喝骂声不绝于耳,辱及先祖,刘琦虽贵为州牧之子、汉室宗亲,却只能忍气吞声。
"曹贼猖狂至极!"
刘琦拍案而起,几欲出战,终又强压怒火落座。
黄忠愤然 ** :"末将愿率长沙子弟与曹贼决一死战!"
刘琦劝阻:"老将军勇猛过人,但曹树善用奇兵,贸然出战恐中其计。"
众将皆主守避战,黄忠无奈长叹。
堂中忽响起清朗之声:"敌军不过万余,却让我数万大军畏缩城中,荆州男儿的血性何在?"
只见白衣执扇的诸葛亮翩然而至。
刘琦大喜过望,踉跄相迎:"孔明贤弟!卧龙先生终于愿助我一臂之力了么?"紧紧握住对方双手。
"亮虽非生于荆州,却在此避居数载,早将此地当作故土。"
"如今目睹家乡遭曹树恶徒 ** ,乡亲们受苦受难,亮怎能袖手旁观!"
孔明怒发冲冠,激昂表明决心。
"妙极!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平定天下。既有卧龙相助,那曹树奸贼又有何惧!"
刘琦闻言猛然挺直腰杆,顿时信心倍增。
"公子既召亮前来,请速速撤下免战牌!"
孔明轻摇羽扇,指向城门方向。
"贤弟可有破敌良策?"
刘琦眼中燃起希望之光。
诸葛亮从容摇扇,将胸中谋略娓娓道来。
"此计当真可行?"
刘琦听后仍有些迟疑。
"公子莫非信不过在下?"
孔明淡然反问,那气度仿佛天地万物皆在掌控。
"卧龙神机妙算,岂敢不信。好!就依先生之计行事!"
刘琦再无犹豫,当即拍板决定。
快马背负战书,飞奔出城直抵曹军大营。
城北曹营。
"刘琦小儿竟敢下战书,要与本将军斗阵!"
曹树嗤笑着扬起那封战书。
信中刘琦口出狂言,宣称明日将在樊城外设下大阵。
若曹树有胆就来破阵,若胆怯就退回北方。
"将军明鉴,刘琦此举意在打击我军士气。"
程昱一语道破对方用意。
自古两军对垒,常以斗将或斗阵来提振己方士气。
斗将乃武将单挑决生死。
斗阵则是一方布阵,另一方遣将破之。
刘琦数万大军被曹树万余精兵围困在樊城,整日遭遇辱骂,军心涣散不言而喻。
他不甘屈居人下,却又忌惮正面交战,便琢磨出一套粗浅的破阵之法,企图借此挽回颓势。
"刘琦用兵 ** ,荆州更无深谙阵法之人,此番突然如此胆大,着实蹊跷。"
文聘低声自语,眉头紧锁。
"未必!"
曹树冷哼一声,脑海中闪过一个名字。
诸葛亮。
此刻的诸葛亮,本应隐居山林。
但曹树昨日得知,在他强纳黄月英之前,曾有媒人为诸葛亮说亲。
黄家原本属意的女婿,正是诸葛亮。
婚事遭他横插一脚,心仪女子被他收入后院,若诸葛亮因此愤而出山,倒也不无可能。
"诸葛亮,你若执意与我为敌,休怪我将你踩在脚下!"
曹树眼中戾气翻涌,挥袖喝道:"滚回去告诉刘琦,他想斗阵,本将奉陪到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