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们不仅外出游玩,姑姑和姨们也纷纷前来帮付林的老妈,整理房屋、蒸馒头、炸年货,甚至连刘晴的妈妈,也加入了帮忙的行列。
付林则带着兄弟姐妹们,参观了华清大学。随后,他又陪着胡开、张佩萌进行训练。
付林的老爸老妈,也抽空跑了几趟商场,为每个人添置了新衣,大年三十的晚上穿新衣,这是鲁东人的规矩。
腊月二十九,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春联贴上了门楣,整个家,充满了节日的氛围。
二叔、姑父、姨夫们,则忙着杀鸡宰鱼,收拾各种海鲜,为年夜饭做准备。
腊月二十九的忙碌,还未完全消散,三十的晚上,便带着满心的期待、与喜悦匆匆而至。
红红的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喜庆的春联,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为春节增添了几分浓厚的节日气息。
三十的晚上,刘晴和她的父母也来了,三个大圆桌,旁围满了喜气洋洋的亲人。
随着最后一道红烧鱼上桌,在爷爷的一声令下,年夜饭正式开始了!
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鸡鸭鱼肉、时令蔬菜,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亲人们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付林今天可谓是风光无限,他被爷爷安排到主桌,这可是今晚家里的“核心区域”。
能够和爷爷、二叔、姑父等长辈们坐在一起,就连两个堂哥也羡慕不已,但羡慕也没用,因为不是长子长孙,还真没那个待遇。
付林端着茶壶,小心翼翼地为长辈们倒茶,然后又拿起酒瓶,为他们一一斟满酒杯。
每一次倒茶、斟酒,他都做得那么认真、那么细致,比起跑前调试起跑器,还要仔细。
爷爷看着付林那懂事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端起酒杯,对着大家说:“来,咱们一起干一杯,祝咱们家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万事如意!”
亲人们纷纷响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至于奶奶那桌,二叔家的堂妹付小冰,也被光荣地安排上桌。
她虽然刚上高中,但却十分懂事,一会儿给奶奶夹菜,一会儿又给其他长辈们倒茶,忙得不亦乐乎。
奶奶看着付小冰那乖巧的样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她拉着付小冰的手,亲切地说:“小冰啊,你可真是个好孩子,奶奶喜欢你。”
付小冰听了,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她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感受着这份浓浓的亲情。
刘晴本来被老妈安排在她那一桌,理由很简单,她是客人。
但刘晴却觉得有些拘束,她更喜欢和付小叶他们这些年轻人,坐在一起。
于是,她趁着大家不注意,悄悄地溜到了弟弟他们那桌。
弟弟看到刘晴来了,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他连忙让出自己的座位,让刘晴坐下。
刘晴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和大家一起聊起了天。
晚上八点,随着《花开华夏》的开场歌舞,春晚正式拉开了序幕。
大人们,一边看着春晚的相声小品,一边喝着付林提供的台子酒,聊着家常。
他们谈论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也有遗憾。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爸,你们知道吗?今年咱们村的变化可大了。”二叔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然后说道,“村里的地瓜加工厂开了,什么粉皮、粉条啥的,卖得呼呼的。”
“是啊,还有村里的文化广场也建好了,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去那里跳舞、健身。”大姑父也附和道,“现在咱们村的生活,可是越来越好了。”
“这都得感谢林子啊,你说他给村里办了多少好事。”三姨夫感慨地说,“咱们林子成了大明星,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我给别人一说,我是付林的姨夫,你们别提别人怎么羡慕了。”
亲人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知道,这一切的变化,都和付林离不开,二叔的工程队,谁不抢着和他合作。
二姑夫买了几辆大客车,就连车上放的都是付林比赛的视频,每当有乘客问时,他总是骄傲地说,“俺是付林的二姑夫,我给你们说,他小时候……”。
大姑夫也在镇上开了家具城,本就是木工出身的他,有着一把好手艺,来买家具的人,总是喜欢听他聊聊付林的事。
二姨夫、三姨夫两人合伙开了面粉厂,自然不用多说,或多或少的,总是和付林有一些关系。
付林听着长辈们的谈话,心里也高兴得不得了。
最起码今生和前世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都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不光是自己的亲戚,就连村里的人,一边种地,一边也做起了生意,收入明显比原来多了许多。
虽然付林一家人,离开了村子,但并不妨碍那些外地人,去村里看看走走,看看曾生活的村子,吃一顿农家乐,买点土特产,已经成了,章兴县附近的旅游度假名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